何女土最近確診患上乳癌。完成手術後,經轉介到我診所作術後評估及跟進治療。她患上的是惡性最高的三陰性乳癌,生長速度快,並已擴散到三粒腋下淋巴核。雖然正電子掃描看不到遠端擴散的迹象,但按過往的案例數據,會有40%機會癌細胞已經擴散,潛藏在身體其他部位,現時只因體積微小,就連正電子掃描也未能檢測出來。若不及早接受術後治療,她的乳癌很大機會日後復發,到時則不能治癒。這類癌細胞雖然對荷爾蒙藥及常用的標靶治療沒有反應,但如接受化療及電療,趁早消滅殘餘的癌細胞,仍可大幅提升根治的機會。
何女土拒絕接受化療及電療。細問之下,原來她已從互聯網閱讀了不少關於這兩種治療的資訊,產生對治療副作用極大的恐懼及抗拒。再詳細討論後,發現她所獲得的資訊,並不是應用在她自身的個案。
現時互聯網真的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資訊,使我們面對問題時,得着初步資料,不至於腦海一片空白,又或作不設邊際的盲目想像。不過,在搜尋互聯網醫療資料時,我們必須明白:
(1) 在網上閱讀到的個案不盡相同。別人可能患上別種癌症,又或同是乳癌,也可以是不同期數,不同類別的個案,所談及的治療方案及藥物也不同。
(2) 即使所用的藥物類同,用藥的方法也可以不同。同樣,電療的方法也有不同的選擇。
(3) 現時已有多類輔助性藥物減低化療的副作用。如在防止嘔吐、減少細菌感染的併發症等方面,均有成效顯著的輔助藥物。
(4) 個人身體反應不一。互聯網的藥物資訊為求需要全面,常列出個別藥物的所有副作用。但不要恐慌,在個別病人身上,一般都不至於會發生表列的全部副作用。
所以當病人開始化療程序後,我都會經常聽到她們說,感覺是比她們最初想像中好。
病者最需要的,是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坦誠與醫生討論。就着切身的病情及治療方案,詳細了解治療如何應用在自己身上。這樣才可以給自己一個清楚的選擇,將根治機會提升到最高,避免因為片面不全的認知,而失去對自己生命作出最好保護的决定。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www.hkbcf.org
李沛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