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一直被轟忽視文物保育。康文署轄下14間博物館共收藏150多萬件藏品,但各博物館對藏品的整理及登記異常欠缺效率,大量藏品積壓超過十年不見天日,當中以電影資料館最嚴重,逾八成藏品未完成登記,歷史博物館更有千多件藏品收藏近40年仍未整理,淪為倉底貨,市民無法一睹真迹。另外,有熱心人原計劃向歷史博物館捐贈兩艘古舊木船,但博物館因要物色用地存放,拖延五年才接收,最終捐贈者改變主意只捐出一艘。
康文署轄下14間博物館的藏品共1,595,615件,但藏品需先登記入冊才可公開展出。最新一期審計報告批評,康文署將藏品登記入冊及盤點方面欠缺工作效率,歷史博物館有13,346件藏品等候登記入冊,其中3,622件等了五至十年以上,即佔整體27%,當中1,815件是早於1980年代蒐集的來源不明藏品,大部分是手稿、明信片和照片,一直存放在博物館的臨時儲存庫,至今仍未完成登記入冊。
電影資料館積壓情況更嚴重,逾69萬件藏品仍在等候登記入冊,八成等了五至十年以上,當中逾16萬件正進行修復。審計署認為,康文署需審慎檢討文化博物館和電影資料館的藏品登記入冊程序,密切監察各階段的進度。
報告指出,康文署各博物館藏品逾九成透過捐贈而蒐集,其中歷史博物館2014年底接受一名市民捐贈兩艘與香港歷史有密切關係的古舊木船,但康文署拖延五年,2020年才決定在羅屋民俗館騰出地方存放木船,最終捐贈者告知康文署,決定只捐出其中一艘木船。審計署認為,需時甚久以物色存放地方並不理想,康文署日後須致力加快覓地存放捐贈的藏品。
康文署會以周期形式盤點轄下博物館的藏品,審計署認為進度不如理想。以歷史博物館為例,根據程序館方須於2021年3月盤點所有藏品,惟截至今年4月,只完成25%;電影資料館以有類似情況,須於2026年3月完成盤點,然而截至去年12月31日,與電影有關的資料項目中只有5.5%完成盤點。
報告亦指出,康文署博物館共有16,090平方米的空間儲存藏品,62%是館外儲存庫。審計署留意到,歷史博物館一個儲存庫位於一幢舊建築物,建築物內有多處地方損壞。建築署2017年已建議康文署不要使用該幢建築物作儲存庫,又提醒需移除額外的荷載。但至今年9月,康文署才覓得地方遷移該儲存庫部分藏品,遷移工作擬於明年第一季展開,其餘藏品仍未有地方可遷移。審計署認為,康文署如繼續使用該建築物作儲存庫,須迅速採取行以鞏固結構。康文署表示博物館會進一步檢討登記入冊程序,改善機制,以簡化及加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