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旅遊發展局每年獲得約10億元公帑向外推廣香港作為旅遊勝地,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批評旅發局多年來未有致力開拓新旅客來源,過於倚重內地市場,儘管內地旅客已佔整體訪港旅客七至八成,旅發局五年來仍增加2,680萬元開支針對大陸旅客宣傳香港,審計署促請旅發局檢討推廣策略及資源分配。
審計署分析2014至2020年7月期間的訪港旅客人次後,發現客源的組合基本上沒有大變動,組合仍然偏側。儘管內地旅客佔訪港過夜旅客人次65%至69%,佔整體訪港旅客人次達76%至78%,但旅發局仍增加投放於內地的市場推廣開支,由 2014-15年度的3,900萬元增至2018-19年度的6,580萬元,增幅為2,680萬元。
投放於內地市場的開支在總開支中所佔比率,亦由2014-15和2015-16年度約23%至25%,上升至2017-18和2018-19年度約30%和31%,超出旅發局每年工作計劃所定比率,即分配25%市場推廣預算予內地市場,並分配約75%非內地市場。
審計署發現,自2011-12年度起旅發局一直把資源集中投放於相同的20個主要客源市場,近10年沒有檢討。部份市場推廣開支雖然增加,但訪港人次不升反跌,例如新加坡的開支加0.3%,惟過夜人次減15.2%;台灣加7.6%開支,過夜人次只維持不變。2014至2018年間過夜旅客消費額亦由2,210億元減至1,936億元,減少274億元,跌幅12.4%;每名過夜旅客的平均消費則由7,960元下跌至6,614元,減少1,346元。
報告亦指出,部份旅發局舉辦的大型活動旅客參與比例偏低,例如香港電競音樂節的旅客參與比例最近三年只有9%、7%和4%;美酒佳餚巡禮旅客比例也僅約一成。旅客對部份活動的認知度持續減少,例如龍舟嘉年華五年間認知度由58%減至37%;花車巡遊的新春國際滙演之夜認知度由41%減至29%;香港美酒佳餚巡禮認知度2017/18年度最高有33%,翌年減至28%,同期宣傳開支卻由1,230萬增至1,950萬,增幅59%。審計署批評大型活動開支龐大,旅發局卻無機制評估其經濟效益。
審計署認為旅發局需妥善調配市場推廣資源,當中包括檢討現有客源市場的潛力,以及是否有其他市場可列作主要客源市場。旅發局回應稱,因應武肺疫情改變全球旅遊業環境,旅發局已趁此機會全面及深入檢討香港的旅遊定位,和整體的旅遊推廣及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