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取消《施政報告》(劉細良)

不如取消《施政報告》(劉細良)

《施政報告》押後至昨日,還要上京跑部委,究竟所為何事?其實,更加要問的是如今發表的所謂《施政報告》,還有甚麼意義?

整份報告根本只是照本宣科,將中央過去大半年的指示整成一份報告讀出來,在結語中提出的「重建信任、重新出發」,但翻遍整份報告根本完全沒有提出解決方案。要「重建信任、重新出發」,就必須從政治上解決去年出現的嚴重政治衝突。這就回到了五大訴求上,包括林鄭及行會如何問責、警暴問題、雙普選如何落實。大家當然唔可能期望林鄭提出具體措施,但至少都有一個說法,而不是當冇件事。

好明顯,如果想重新出發,必須有一個同社會和解的方案,而非感性抒發個人感受,香港人是不理會行政長官feel good or feel bad。但整份報告在政治上的調子,只係一再重複已在執行的強硬鎮壓路線:港版國安法有成效,要大力推廣宣傳,尤其在教育系統。另外將會DQ制度法律化,在今年內修訂《宣誓及聲明條例》和《立法會條例》等本地法例。政府消息人放風指,會修例監督立法會議員宣誓,被判宣誓無效即喪失議席,更正研究是否將違反誓言者判監,監誓人由行政長官指定,亦不排除由特首親自監誓。「違反誓言判監」就真係厲害了,點開會人數、拉布都要坐?香港議會人大化變舉手機器指日可待,仲話想重建信任?

以落實中央任務為主

另一亮點是林鄭指高中通識科將以「糾正異化」為未來改革方向,惟未有具體詳情,反而黨媒就刊登了詳情。林鄭強調,對於不稱職及失德的教師,教育局必定嚴肅跟進,包括取消嚴重失德者的教師資格,「以免他們誤人子弟」。政府消息指,目前會按照200多個投訴個案的處理總結經驗,並將投訴個案情況告知學界,讓學校提醒教師;至於會否以「扣糧」等方式作懲處,消息指以此方式懲處牽涉修例,待有需要時會做。

經濟方面同政治一樣,重點是中央推動的大灣區融合,北上就業資助及start up只係門面嘢,其他安排如北上辦學,香港只是收到order作配合。市民最關心係香港已經來臨的經濟衰退,完全冇着墨,但就表明不會放棄明日大嶼願景,並將爭取盡快展開研究。目前公共財政緊絀,赤字至少3,000億,連政府部門公務員首長級上立法會申請開位都再檢視,可想而知跟住就係凍結人手、凍薪減薪、資源增值三部曲,在公共財政急劇惡化下,根本就要立即停止明日大嶼,因為計劃係冇短期逼切性。

整份《施政報告》已不再立足香港本地,因事制宜地解決本港政經及社會問題,而是以落實中央的政治任務為主,台上宣讀的扮執政,台下議員官員瞓覺有之、落單買大閘蟹有之、玩數獨有之,各適其適,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場戲!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