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施政報告】
【本報訊】房屋供應是每年施政報告的重點,任內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樓價高企不下,特首林鄭月娥不待下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佈最新一期《長遠房屋策略》,率先宣佈「成功爭取」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的單位已全數覓得用地。她又公佈小蠔灣港鐵車廠用地及港鐵北環綫地區建屋大計,預料可提供合共九萬個單位。
林鄭表示,根據運房局稍後發表的2020年《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政府已全數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十年(即2021/22至2030/31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供應主要來自東涌填海、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厦村等新發展區的農地和棕地、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九幅分別位於啟德和安達臣道石礦場改撥為發展公屋的用地、粉嶺高爾夫球場部份用地,以及多幅完成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群。
年前曾引起爭議的粉嶺高球場用地,政府去年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將高球場32公頃土地改劃為住宅用途。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明年初將完成32公頃用地建屋的研究,考慮周邊交通限制、基建配套等因素,政府擬明年第三季向城規會申請增加地積比,由現時約3倍增至6.5倍,令高球場可建的出租公屋或居民的數量由約4,300伙,增至約9,000伙,每幢大廈樓高約30至40層。當局計劃2023年收回32公頃土地,目標在2024年開始基建工程,首批居民最快2029年入伙。
其實今年施政報告公佈的增加土地的「新猷」不多,其中較有進展的為涉及鐵路項目的土地供應政策。當局稱將加緊落實北環綫鐵路項目,配合古洞北新發展區公營房屋入伙,及帶動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一帶的發展。政府至今在沿線附近物色到總面積約90公頃的房屋用地進行研究,即相當於四個太古城的面積,當中包括新田/落馬洲樞紐,若落實北環綫,相關土地可望帶來逾七萬個房屋單位。
政府消息稱,該七萬個單位預計會按公私營房屋七三比作分配,即粗略估算當中4.9萬個單位屬公營房屋。90公頃用地中,新田/落馬洲用地佔45公頃,料至2034年才有望入伙;凹頭一帶則涉及32公頃用地,預料至2030至31年才可望有單位落成;至於牛潭尾所佔用地最少,約有13公頃。
報告亦透露,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萬個單位,較以往公佈的1.4萬個單位有所增加。政府指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將會是繼80年代的港島線康山發展後,40年後另一個鐵路上蓋的公營房屋項目。
政府消息指,小蠔灣上蓋的單位數目由1.4萬個增至2萬個,主要因為三跑更改航道,令大廈可建高度可增加,但預計項目屬本港中長期的房屋供應,未必能應令短期需求。項目將分階段發展,首批約6,000個單位料最快2024年動工,以公私合營方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