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恩。」在短短的探訪中,他說了多次這句話。他也許是基督徒,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在困境中尋找一點意義。
「我想鑽研監獄社會學,想知道這裏為何有那麼多暗語?我讀過台灣監獄改革的資料,奇怪香港如此落後。我只想與所方真誠溝通,希望香港有更先進的懲教制度。」隔着玻璃,他不慍不火,在通話器的另一邊娓娓道來。
「勇武都是逼出來的,政府對百萬人的聲音置若罔聞。許多人都沒想過有一天會拿起汽油彈,他們在佔中時都是和理非。」我去年因在獄中,避過了這場運動,沒有經歷港人情緒的高低跌宕,似懂不懂這種抗爭手段的進化,但深深感受到被暴政蹂躪的人們的傷痛。
「家人支持你嗎?」我好奇地問。「都割席了……這樣也好,少了一點牽掛。」我沉默下來。他看過我的《獄中書簡》,深受鼓舞,希望在判刑前能和我見個面。這樣溫情的人,怎會不看重家庭?15分鐘的探訪很快便完結,離開時我們隔着玻璃打個手印,願彼此珍重。
這段日子,目睹暴政天天拉人、動輒取消教師資格、警察在大學如入無人之境,許多人都問我還能做些甚麼?坐牢時,我知道自己不會再在掀天揭地處着眼,卻想為手足做點小事。出版我的獄中書簡便是想鼓勵被捕的手足逆境自強,不被牢獄摧毀。現在就算和平遊行、或者公開批評政府,隨時都會送頭。對大多數有良知的港人,相信仍能做的,是守護公民社會、守護人心,等待黎明。有五件小事值得大家去做:
(1)寫信:最近有一書店辦「監獄文學」閱讀班,學員通過一些作品了解監獄狀況和被囚者心境後,通過「石牆花」的協助與手足「和你做筆友」。收到市民來信,那一句「你代我們受苦,我們沒有遺忘你」,無論你是否正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澤,都是莫大的安慰。感恩節、聖誕、除夕、元旦、做冬、過年、人日、復活節、大暑、中秋等都是寫信的好時節。我在獄中便是靠這些信,相信人心不死,香港還有希望。
(2)捐錢:最近送別一個即將移民的夫婦,女的說這樣一走了之,好像離棄港人,有點內疚。繼續留港的女兒挑戰她說:「你過往為這抗爭做過甚麼?都是遊行和捐錢吧!香港以後都沒有遊行了,你移民後加倍課金補償吧!」沒法與鍾愛的城市共浮沉是一種悲哀,但中產的捐款的確有助支撐公民社會。612基金、邵家臻囚權之路Patreon、創傷同學會等等都需要資源。
(3)黃店:要耐心在黃店門口排隊,因為這一道風景是日常生活的抗爭。不單止是餐廳,買文具、電召的士、剪髮、做facial等都應幫襯黃店,同時亦請支持社企、公平貿易、環保產品、本土經濟,以良知消費塑造社會願景。
(4)真話:最近聽達明一派唱出我城的滄桑變化,觀眾以久違的口號和應。明哥叮囑大家在壞透的日子為這片土地做點小事,譬如寫一首有關自由的歌。我們大多五音不全,但在社交媒體、宗教或文化聚會中仍有說真話的空間,不要過度自我審查,好人一生平安!
(5)結連:暴政極力破壞人與人的連結,在「原子化」的社會,孤單的個體最容易跌入惶恐、無力、沮喪的狀態,有利政治控制或民粹的操弄。向憂傷的人伸手、在黃店和朋友喝個咖啡、到法庭外和市民一起為手足打氣;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選校友會、家教會、業主法團、教會執事等。只有壯實的社會肌理,才能保衞我們瀕危的自由!
陳健民
佔中發起人,以筆為劍,不忘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