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飯嗎 - 李純恩

你吃飯嗎 - 李純恩

香港不少人喜歡吃日本米,去日本旅行,到了新潟之類產米的地方,若正逢新米上市,有些朋友也不怕麻煩,沉沉的拎幾袋回來,自食或做手信,也是一種情趣。日本人早餐已經開始一碗碗吃飯,所以酒店的早餐有米飯供應,若是在溫泉區,溫泉酒店的和式早餐林林總總一大套,必定還配一小鍋米飯,一飽方休。

以此習慣,必以為日本人吃米歷來如此,無米不歡。但實情卻又並非這樣。周作人當年在香港《新晚報》上有一篇散文叫《日本的米飯》,說以前米飯在日本也是金貴之物。

許多鄉下地方,要到新年、七月半、端午和祭神、插秧的時候才有米飯可吃,平時的糧食,則都以麥米和番薯粉為主。若有人得了重病,會用竹筒裝了米在枕頭邊搖給他聽,要是病情不見減輕,便會說「連搖米都無效,那真是天命了。」可見大米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那時候的人,大概怎都沒想到今天米飯在某些注重健康的人眼裏,竟像毒藥一樣。我便認識一些朋友,到處勸人不要吃米飯,說種種吃飯的壞處。大米若有知,一定慨嘆生不逢時了。如今,反倒是麥米雜糧地位顯赫起來,餐桌上若有出現,連帶着吃飯的主人都好像特別有水平。

然而我還是喜歡一碗上好的米飯,尤其在菜餚豐盛的當口,少一口米飯就叫美中不足。比如吃日本烤肉,那塊豐腴甘潤的神戶牛肉,蘸了點海鹽,滋着油花在嘴裏發散的時候,若缺一口軟水種出來的晶瑩醇香的新潟越息吹米飯,那還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