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拾味是刀削麵黃店,最近有網民指大埔有間山寨刀削麵叫佰味,商標、餐牌跟拾味有九成九相似,以為是其分店。拾味老闆方學毅說:「連碗同杯都好似!我哋係拾味,佢哋係佰味,都係差唔多。中國最流行唔係抄嘢咩?都冇辦法啦,雖然註咗冊,但佢冇用同一個名,我只能夠喺網頁聲明佢唔係我哋分店。」
10歲由上海來港定居的方學毅,師承荃灣路德圍刀削麵名店「山西刀削麵皇」,2018年在灣仔開拾味山西刀削麵,兩個月前在銅鑼灣開分店。由於山西屬於省分名不可註冊,銅鑼灣店遂改名為拾味正宗刀削麵。
將大埔店佰味的商標給方學毅比較,他說:「外面所有圖案啲麵好似拉麵咁幼,當初設計師畀我睇時,我話唔得,刀削麵一定要粗,要有厚度,所以佢重新設計,再親自畫出嚟。而家佰味跟咗,用呢個麵,外形好似。」除了商標相若,餐牌亦近乎一樣,兩間舖餐牌均有「刀削麵自由配」選擇。「我最唔鍾意係佢抄襲我個餐牌,我花咗好多心機設計,刀削麵有好多配料,以前就算荃灣,都係用乜乜乜(配料名稱)刀削麵,一有太多種類,睇起嚟好複雜,所以我縮減咗香港車仔麵形式。我改咗30次,點樣做到令客人容易理解,呢個就係創意。」認識大埔店老闆嗎?「我一見到餐牌咁似,就覺得一定係自己人!一問之下,原來係以前已離職嘅師傅開嘅!師傅出去開舖係冇問題,我恭喜佢自己做老闆,但我當年自己開舖,唔會將荃灣全部原汁原味咁放入自己間舖入面。一個冇信心嘅人就會借你個名,佢哋要開一間舖,都唔知從何入手,只可以倒模,咁就最容易。」我們以顧客身份到大埔佰味,看看招牌及餐牌,的確跟灣仔拾味非常相似。向店員詢問,為何和灣仔拾味咁似?店員只說:「我哋主理人以前喺灣仔(拾味)做大師傅,而家自己開店。」
我們叫了口水雞湯麵及冷麵,兩舖的調味分別不大,尤其是麻辣醬辣度差不多。口水雞同樣用三黃雞,較明顯的是大埔店的湯底顏色較淺,味道亦較淡,麵條亦較厚身,記者覺得灣仔的湯麵較出色。其間店員見我們拍照,便主動走過來問我們有沒有興趣拍老闆削麵,只見老闆手勢純熟,和灣仔店一樣都是用特製刨削麵。老闆鄭智輝今年36歲,來自汕尾,原本在深圳飯堂做包伙食,七年前來港定居,訪問時他更主動提起網上的抄襲傳聞,「知道好多人話我抄襲,人哋鍾意講,我冇辦法。當初改佰味呢個名,係因為有百樣味道、有好多嘢揀嘅意思,最重要係我鍾意,我自己註冊咗。刀削麵來來去去都係咁,變嚟變去都係咁,名全部都差唔多,口水雞冇可能掉轉嚟寫,山西刀削麵我改唔到,冇可能刀削麵行先,後面係山西。」那為何餐牌跟灣仔一樣,都有刀削麵自由配這個選項?「這個很難說得出原因,最緊要我自己方便,出餐、落單方便大家。你冇買版權,就唔屬於你,最重要所有菜式都差唔多,冇話抄同唔抄。」他續說:「我下年1月會開豬扒店,都會叫佰味?我另一間舖又叫佰味點解釋呢?我堅持會叫佰味,唔會轉名。」
鄭智輝在灣仔拾味打工兩年,半年前離開後,兩個月前在大埔花了150萬元開刀削麵店。「年輕要博一博,冇可能同人打一世工,老闆對你好冇問題,唔係嘅, 就算你做得幾好,都唔會覺得你好。而家嗰邊(拾味)全部師傅換晒,只有十幾歲學徒做,做得長時間嘅員工已經全部走晒。」他說自己當時做削麵師傅月薪只有15,000元,直指前老闆刻薄,所以廚房亦換了一批師傅。
方學毅回應,「佢當時嚟做學徒,唔係師傅,佢唔識削麵,削麵好差,就算而家都唔識,好厚。刀削麵呢行好難請人,除非你喺內地聘請,大多數都是從學徒開始,每月萬五蚊,另有一千蚊勤工,會按表現去決定工資,我而家個師傅,做滿一年,佢從萬五起薪至而家萬九蚊,明年便會過兩萬蚊。」他表示,員工都要由學徒做起,逐層晉升至師傅,「店舖另一個合夥人都係刀削麵師傅,所以出品沒有問題。當初佢(鄭智輝)知我哋開銅鑼灣分店,原來訓練緊兩個師傅,點知佢叫其中一個幫佢手,搞到我哋踢晒腳,所以我就坐鎮新舖,幫手削麵。」
網上亦指兩舖的政治立場不同,灣仔拾味店內有文宣,亦多次出post撐學生。大埔佰味被指廚師服上有中國國旗,網民直指是深藍店。見到鄭智輝右手袖上有疑似中國國旗,他否認說:「這不是國旗,已經整爛了,只是公仔。」他指只想做好生意,「我哋係求財,不求是非。你既然成日話自己係黃店,咁你又打山西?有本事就做真正黃店,唔好賣刀削麵,賣大陸嘢做乜?」
方學毅說:「我係黃店唔代表我哋反對所有中國嘅事物,我係唔滿意而家香港政府,係支持班學生,唔代表我否定所有中國嘅嘢。」他重申:「既然我教得你,都預咗你會出去用。我從來唔介意你出去開店,我係唔開心你抄我。一間舖由零開始慢慢成長係唔同嘅,係經驗嚟。」
灣仔灣仔道212-214號怡康大廈地下A號舖
大埔大明里1-27號寶華樓地下4A號舖
記者:何嘉茵
攝影:蕭志南、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