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煽動 - 曾志豪

沒有煽動 - 曾志豪

黃之鋒林朗彥周庭被控621包圍灣仔警總,「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名,他們承認控罪。

香港人都知道,他們沒有罪。因為,他們沒有煽動。

監警會前國際專家,也就是發現了監警會是無牙老虎然後跳船的專家Clifford Stott發表了調查報告,探討「為何香港民主運動由多數大型和平示威,轉向更動態和集體暴力衝突」?

報告開首一段很有意思,他說「19世紀末學界分析群眾行為框架,認定當中有煽動者或搞事份子,群眾不理性、容易受利用或為了政治目的而『被騎劫』。」

但Stott說,現代社會學的分析已經推翻這種說法,認為群眾有共同的信念及身份認同,當警察愈是無差別對群眾使用武力,則會重塑群眾的社會認同及集體行動,繼續行動升級。

講白一點,我們上街是因為有共同理念,而並非有人叫我們上街!而共同理念如何建立?也不是靠哪位KOL可以煽動得到,而是和外界,譬如警察的無差別武力有關。警察打得愈多人,界定愈多人是「暴徒」,愈多人會產生「互相認同」和「集體行動」,更容易聚集。

市民今時今日會光顧黃店、戴黃口罩、着黑衫、影相做五一手勢,這些都是「社會認同」下的「集體行動」。政權愈打壓,市民凝聚力更強,而不是因為誰人呼籲才會共同行動。

621包圍警總,有幾多人是因為被黃之鋒煽動?有幾多人是有「集體意識」,所以共同進退?

只看到人民包圍了警總,卻不問為何市民要包圍警總?真的因為黃林周三人的號召力?還是612警察的武力?

政府沉溺在「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便沒有問題」,於是今時今日都不願意了解,為何成千上萬的市民當日要包圍警總?而這種仇恨,也隨着制度更加不公、執法更加粗暴,深入市民血液。

他們入獄了,而其他香港人也在外面更大的監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