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道】低息時代 樓價焗升 - 藍友斑

【樂活道】低息時代 樓價焗升 - 藍友斑

香港的實體經濟哀鴻遍野,各大機構都放風過了11月保就業期限,就準備開刀炒人;但平行時空下,香港的銀行體系卻極度「水浸」。根據最新的銀行結餘,已爆升至4,500億港元,創下香港的歷史新高,與樓按有關的1個月拆息於11月18日跌至0.1%,創近10年新低水平。

當你得知10月的拆息高達0.46%,11月竟又大幅回落,可想而知今天你走去同銀行借錢買樓有多容易。

剛過去的星期日,我跟自己的地產金牌經紀談了足足3小時。他說自疫情以來,這段時間竟是他開單數量之冠,市場上超多人因為「林鄭plan」入場,兩房戶不跌反升,二手市場盡掃一空。

明明是疫情當道,百業叫苦,為甚麼樓卻越賣越旺?那是因為首期比例大減,而利息又超平,要儲80萬至100萬,在今日來說並非遙不可及之事,於是當人人都有買樓的希望,就自然會走上買樓之路。對於政府來說,這當然是個堂皇的藉口說給人上流的階梯,但我相信這更是一種治術:當人人都在香港有stake,那麼自然不想香港再發生甚麼政治災難,乖乖地供樓做個樓奴。

放寬按揭非天方夜譚

唯獨這道樓市上升階梯的局限訂在1,000萬,根據現行政策,樓價貴過千萬,首期大幅增至5成,而大單位大多過於此限,因而造成一個現象:上車盤不停升價。原因是本來擁有上車盤的業主賣了也要找地方住,但錢又不夠去買三房單位,兩房換兩房?倒頭來還蝕了印花稅,這班人變相選擇「唔賣好過賣」。於是上車盤越來越少,需求急升,小樓房價格自然步步高升。相反,那些千萬以上的大單位如果現在要賣,往往只能割價促銷。

你問我這段時間有甚麼操作?我一個買賣也沒有做過,只等今天《施政報告》看看有沒有新的樓市政策再作決定。根據我的估計,政府為了令更多二手樓在市場流通,變相必須將千萬的首期關卡解放:譬如說當樓價在1,000至1,500萬之間,首期只需三成或四成,這才會促成更多人放盤買賣。

因此從事物業投資的人必須時刻關注樓市政策,明知《施政報告》在即匆匆入市者,只能說是用家主導,並非從投資角度去考慮。至於我以上說的放寬樓市措施是否天方夜譚,今天就得以驗證。如果我所說的成真,那麼在政策和銀行水浸的夾擊下,本地樓市實在沒有不昌旺的道理。

藍友斑

fb.com/bernardla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