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疫症對體壇影響絕不限於停賽,贊助撤資、獎金告吹,有以「自由身」出賽的大馬名將一度因財困瀕臨退役,經典大賽全英賽又隨時因虧損嚴重停辦,相較外地選手的窘境,伍家朗慶幸贊助商依然賞識,而且又有運動員獎學金資助,得以不愁生計專心練習。
各國頂級職業球手的財政來源大致可分兩大類,一為由國家體制支持和規範,球手另有獎金和商業贊助資助;另一類則為「自由人」,他們不受國家隊限制,雖有自由安排訓練和行程,卻只靠獎金和贊助賺錢參賽。近年羽毛球賽吸引越來越多贊助,獎金略有增長,頂級球手收入不俗,如世界一哥桃田賢斗生涯累計於世巡賽收穫約125萬美元獎金(約970萬港元),除正規國際賽,各地又有商家主辦職業聯賽,以豐厚獎金招徠球手,今年台灣「球后」戴資穎於印度超聯的出場費就高達80萬港元。
誠然,疫情下比賽停辦,球員收入大受打擊,自由人更面臨經濟困難,如前世錦賽男單季軍、馬來西亞球手劉國倫年初坦承已沒有資金四出作賽,後來新加坡羽協雖邀他加入陪練,但最後又因疫情無法成行,幸年中有日本品牌雪中送炭,與他簽訂兩年合約,令他得以繼續征戰。
伍家朗笑說投身職業體壇之初,身邊人常質疑運動員生活是否有保障,其實港隊羽毛球運動員皆獲體院資助,每月有一萬至數萬港元定額資助不等,伍家朗指相較上一輩和外國球手,新一代香港運動員如有成績,「都有唔錯出路」 ,他又指疫情下百業蕭條,即使他近月鮮有出賽機會,但慶幸贊助商仍然支持,「喺艱難時間都支持,其實好認同我哋嘅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