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健康碼致行蹤無所遁形

內地健康碼致行蹤無所遁形

【本報訊】「最誇張的是我2月份回來的時候,最基層的社區機構都會知道你要回來,他們會在你到達北京之前就會聯繫你。因為你回京的時候要申報在北京落腳的地方,那個社區就會負責你的隔離」。在北京打工的內地人「小菜」今年農曆新年曾返福建家鄉過節,坦言對當局藉着「健康碼」完全掌握每個公民的行程感到不舒服,亦對直到現在連進公園或到餐館用膳也要掃碼登記感到麻煩。

阿里巴巴子公司螞蟻集團今年2月11日率先在浙江杭州推出協助當局作防疫數碼標記之用的「支付寶健康碼」,其後微信火速跟隨,健康碼自此在全國各大城市大行其道。以北京為例,進京居民或旅客都要下載恒常綁定微信和支付寶的「北京健康寶」手機程式,核驗近14日行程才會獲得未曾赴中高風險地區的「綠碼」,才能進京免於14天醫學觀察或隔離。

出示式變登記式

小菜稱疫情較嚴重的時候,北京出入住宅小區都要查看二維碼,甚至要查人們過去七天是否有離京紀錄。現在出入小區已因疫情放緩再毋須出示綠碼,但它作為進入包括餐館等公眾場所「准入證」的做法卻仍然保留,甚至變本加厲,由原來的「出示式」變成「登記式」。「原本只是需要向餐廳員工出示綠碼,現在已經不是純粹出示,現在那個碼需要登記,就是你的個人訊息要登記在那家店上,它(政府)就能確定你去過甚麼地方」。她指,顧客進店都要打開健康寶程式掃碼登記,相當於把個人健康碼訊息登記到電子表格上,令當局知道某人在甚麼時間進去用餐。此外,進入劇場、電影院、博物館、大型公園等公眾場所,同樣要掃碼登記,個人行程可謂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