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一周年 (四之一)】
去年今日,香港人用選票發動了一場民意海嘯,總共388位民主派參選者乘着這股巨浪當選。一年下來,光復了的區議會是否實踐了選民期望的願景?本報一連四天與讀者一起回望與前瞻。
據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蔡子強統計,去年區議會選舉當選人裏,有81人是在6月9日第一場百萬人遊行後才正式開展地區工作的選舉素人,而且得票率竟和深耕多年的議員分別不大,即地區工作並非勝負關鍵。
巨浪背後,還有暗湧。素人參選全為打白區,與服務的社區未必有很強聯繫,亦未必對區議員工作有心理準備,表現容易與居民期望有落差。一不小心,下次區選容易重演2007年的兵敗如山倒。
記者走訪三區的年輕素人議員,看他們一年來在社區的成績。有人在傳統藍區穩住了陣腳,有人利用議會平台實現自己的社區想像,也有人暴露出自己對社區的不投入。有正有反,不管是否仍有參選機會,至少還有三年可繼續努力。
記者:關冠麒 張雅婷
暗湧正在沙田碩門邨隱隱浮現。這條公共屋邨一分為二,碩門邨一期屬碧湖選區,選前數月才落區的21歲公民黨成員陸梓峂,擊敗植根多年的民建聯黃冰芬,成為歷來最年輕女區議員。2018年入伙的碩門邨二期屬帝怡選區,民主派女生謝潔泳自前年已開始在區內工作,但臨選舉前民主黨劉青加入戰團,導致民建聯林港坤漁人得利,令帝怡成為沙田唯一藍區。
一黃一藍,帝怡的民主派支持者固然對民建聯「冷手執個熱煎堆」感到不服氣;碧湖的黃絲街坊卻也對陸梓峂極度被動、經常無影的表現表示失望,反而懷念黃冰芬的社區服務。接觸了兩區的兩個民主派街坊,都不約而同說:「兩個做到嘢就輸,兩個做唔到嘢就贏。」
「(黃冰芬)唯一缺點就係佢係民建聯。」陳先生自開邨起已搬入碩門一期,至今超過十年,是邨內街坊組織主席。民建聯黃冰芬自2011年起在區內工作,陳先生過去少理政見,每個月都會應邀和黃冰芬一起「行邨」。所謂行邨,就是視察邨內問題,由道路改闊、噪音以至邨口增設20米公園,陳先生以居民代表身分即場向黃提供意見。他記得,往日黃冰芬為區內問題見官員,亦會帶同有關街坊出席,親身發言。
受反送中運動感召,陳先生去年年中跟黃冰芬疏遠。空降的陸梓峂在區選擊敗黃冰芬,陳先生滿以為過去行之有效的社區服務模式可以幫陸盡快投入社區:「我約佢:喂,有時間出嚟行吓、巡吓邨,介紹啲街坊畀你識,睇吓條邨有乜需要改善,畀啲壓力管理處。」說了兩次,陸梓峂回應過一句「好呀!」然後就沒有然後。老街坊亦經常向陳先生投訴找不到陸梓峂,「我哋少咗個互動」。
對陸梓峂有投訴的不止一期居民。經常做民主派義工的二期街坊T小姐(化名)說,自從民建聯林港坤奪得帝怡,就對區內居民選擇性服務,「見到黃絲掉頭走」,因此二期居民除了會照常找落敗的謝潔泳處理瑣碎事,亦會加入陸梓峂的群組,期望有區議員可幫忙。
整個碩門邨早前遇上同一問題,長期有人偷偷潛入各座,將私煙、財務傳單攝入各戶鐵閘,惹來居民對區內治安的關注,成為一、二期居民在群組中經常討論的話題。但多日後,陸梓峂只回應過一句:「都係要報海關㗎喇。」就不再有跟進,反而陳先生主動收集一堆單張,自行向管理公司反映。T小姐感到失望:「街坊長期都討論緊呢件事,個個都咁擔心咁不滿,佢都冇反應,咁點呢?」
在邨內經常無影,或許因為陸梓峂志不在區。
十月尾,記者在邨口碰巧遇上陸梓峂派發口罩的街站,就想邀約訪問。街站義工帶領記者走入鐵閘半掩的議辦,陸梓峂正在房內接見街坊。在房外靜候期間細聽二人對話,原來她正協助被捕人士處理生活所需。
「我個人係傾向重心放多啲喺抗爭度。」陸梓峂數日後正式接受訪問說:「社區實事我哋唔係唔做,但可以交畀我哋嘅助理,或者真係幫到手嘅人。」她說自己把六成半時間投放在支援抗爭者事宜上,除協助派發食券等日常物資,也花極多時間嘗試做輔導工作,「有啲年紀比我細,但經歷嘅嘢比我哋多,好多同屋企關係唔好,心理上都有障礙,大部份時間就係同佢哋傾偈」。
她認為,區議員身分對比普通人,在抗爭上應可做得更多。「但聲音係幾兩極,一部份人想你放多啲精神去抗爭運動,但咁相對投入社區嘅時間比較少;呢個時候又有一部份聲音覺得,唔好搞咁多政治啦,做返啲實事好。」她希望慢慢可以調節好區務和支援抗爭之間的平衡。
當初受運動驅使參選打白區的陸梓峂坦承,日常的確少主動接觸街坊,但收到街坊求助都一定會處理。至於非法傳單一事,她有跟房署、管理處、海關等相關部門商討,但未見明顯改善,故沒有「成功爭取」一番,「好老實講做咗一百樣嘢,我哋唔會講晒一百樣嘢,可能得20%真係講」。
剛剛理大畢業的陸梓峂說起話來略帶靦腆,談到區務,也不像傳統「區佬」般隨時可侃侃而談。問到區內主要問題,她點出了交通配套不完善、導致塞車和違泊,還有衞生問題,部份居民欠自律,隨處吐痰、亂拋垃圾。陸梓峂是區議會加強沙田區公共衞生工作小組成員之一,但至今五次會議,她就三度以「工作原因」缺席。
陸梓峂辯稱,自己在區內太遲起步,部份街坊的確因此產生隔閡,「人哋建立咗六、七年,我哋要用六個月去追上,係有啲難度。選到都仲有啲街坊話未見過你,憑乜嘢喺度出現幫手」。她寄望往後再加努力,追回差距。
雖然重心放在抗爭,但在政治議題上,她也受街坊批評。區內的京瑞廣場佈滿黃店,幾乎三步一間。曾幫過陸梓峂做義工的T小姐批評,陸梓峂一直很少主動接觸區內黃店。一間黃店餐廳老闆也說極少見她,最初搞立法會飲食界選民登記,也是另一批年輕義工幫忙,不見陸梓峂的身影。
陳先生亦批評她對政治議題不夠積極,少見她的街站:「既然運動推咗你去做區議員,係,區務做少啲,但係政治上面要做多啲,呢樣嘢我會理解,有啲乜嘢要幫手我都願意。但我又睇唔到你(陸)點樣組織街坊。」
陸梓峂回應說,她眼中區內黃店較高調,當時覺得大多已主動做選民,她也不介意將這一塊工作讓給他人。至於街站,自從國安法後,工作要變得謹慎、低調,多數以私下接觸街坊的形式入手,「我哋唔係唔做嘢,但可能手法上我哋要改變,令多啲人感受到我哋有做嘢、做到嘢」。
在位的表現未盡如人意,落選的卻從未打算離棄社區。黃店餐廳老闆說,選後最常見的,反而是已落選的謝潔泳,數月前她就特地將選民登記表寄放在各黃店,呼籲居民登記做選民。T小姐也說,雖然謝在區內無辦事處,但居民的生活瑣事也會盡力幫忙。
仍在城大上學的謝潔泳說,雖然並非區內居民,但仍偶爾回來跟街坊聚頭。自己設立的街坊whatsapp群組仍然非常活躍,居民有任何求助,她都盡量回來幫忙。武肺疫潮初期,她也有幫街坊團購口罩。學業與協助街坊所用的時間,幾乎是一比一。
謝潔泳落選後決定繼續延續社區服務,並非視自己為社區主任,也非為下屆再爭議席,而是不捨一年多以來和街坊建立的關係。「佢哋日常生活好多時都會記得我,當咗係朋友咁:煮咗飯都問得唔得閒上嚟食,煲咗湯都會拎一壺畀我……係咪政治局勢唔明朗,就要放棄社區本身建立嘅感情呢?我個人比較感性,我覺得唔係囉,唔係選輸咗拍拍籮柚走咗去。我會覺得就算冇選舉,我同呢班街坊嘅感情係唔會冇咗。」
沒有區議員身位,謝潔泳也有自己介入社區的方法。邨內發生管理問題,她就教居民認清自己在邨內的權利,找對施壓對象為自己充權。她落選後也持續與區內黃店建立關係。帝怡居民在疫潮下想食黃店外賣,無奈路途遙遠,小店難以外送。她就連繫居民和餐廳,夾好日子,作黃店團購,由私家車一次過送遞,「咁樣已經係一啲方式,帶領街坊支持場運動……唔一定要議員先做到好多嘢,我諗任何一個愛香港嘅香港人都做到好多嘢」。
至於等待敗部復活的民建聯也不怠慢。記者在邨內訪問完街坊,一到邨口就見黃冰芬在派抗疫物資。還未正式開始,已有數十個長者排成人龍。街坊說,一星期最少見她的街站兩三次。她停下工作,跟記者談了幾句:「我成日有個心態。花無百日紅,就算你今日當選,聽日都可能落選,咁不如喺你當選期間,做好自己本份,先真係做你自己想做嘅事情,唔好嘥咗𠵱家在位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