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國務卿的舊思維(劉細良)

美國新國務卿的舊思維(劉細良)

拜登擬委任的白宮幕僚長Ron Klain表示,拜登24日將宣佈首批閣員人選。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奧巴馬任內的副國務卿、拜登競選團隊外交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出任國務卿。這個位置是對華政策的關鍵角色。

布林肯在10月接受親民主黨的CNN知名主持人Fareed Zakaria專訪,詳談他的對華政策構思。首先在多邊合作問題上,他認為當美國不再負起這職責,不再於國際事務上展現其領導力,會產生兩種後果。要麼其他價值信念利益均南轅北轍的國家(中國)取代美國,另一個結果可能一樣壞,就是沒有國家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導致國際上因權力真空而造成混亂和壞事發生。布林肯沒有回答的是美國即使負起使命,就不會出現混亂和壞事?過去廿年的實踐證明,如果美國在多邊主義的世界,沒有新思維去應付以行賄、利益攏絡手段,在聯合國及多邊條約體系內糾集勢力阻止國際正義力量集結的惡棍政權,「永續多邊主義」根本就是浪費時間,這其實比一次大戰後的國聯更加不堪。

第二個焦點是對華政策,布林肯承認中國確實構成全方位及最大的挑戰,但要避免簡單地貼標籤和自我實現的預言。美中關係存在敵對的方面,也存在競爭,還存在合作,問題是如何將美國置於一個與中國互動中有利有力的位置,使雙方間的關係更多的以我們的條件,而不是他們的(條件)前行。他指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現在無論從任何角度衡量來看,中國的戰略位置都要更強,美國則更弱。

「管控分歧」正中中共下懷

我認為這牽涉到一個根本問題,表面上中共也希望區分為「合作、競爭、敵對」三大領域,王毅訪問法國時也發表過類似講話,即中共經常說的「管控分歧」,簡單而言,就係不要「攬炒」!但中共外交政策剛好相反,正正是政經一體化,如果某國對台灣政策稍有差池,便立即spill over到經濟領域,正如一個台灣歌星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立即被封殺被迫道歉求原諒,他們政治經濟不分,以經濟迫政治是常用手段,特朗普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管控分歧」是中共要求美國將政經分開,而中共則繼續以政經一體化來操作,如果這是未來美國應對中共的方式,肯定又重回奧馬巴時代失敗老路。究竟冷戰是甚麼?就是政經一體化全方位對抗,新冷戰如果只是在南海問題上「敵對」,在高科技領域上「競爭」,在多邊主義減排問題、全球抗疫上「合作」,這正好就是中共所樂見的切割手術,實在看不到布林肯在這些老掉牙問題上有甚麼新思維。

布林肯已經是民主黨內的外交及國安老手,不應該是這種水平。由他、Kurt Campbell到Jake Sullivan, 拜登對華外交幕僚三人組的政策立場,完全看不到有甚麼「把炮」去應付中共。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