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新墟】張可森牽頭趕走大媽 還公園寧靜

【屯門新墟】張可森牽頭趕走大媽 還公園寧靜

由素人到區議員,可以是一個實現社區想像的過程。一群屯門居民過去不忍惜日恬靜、優美的屯門公園淪為大媽賣唱勝地,嘗試以自己的行動「趕大媽」,但在建制忽視問題下無功而還。贏得議員身位,素人也將議題和行動力帶入議會,成功團結20多名民主派區議員合力「跨區」巡邏公園,逼使政府修例,成功光復屯門公園,算得上區議會新丁的代表作之一。

踏進屯門公園,淙淙瀑布聲伴隨吱吱喳喳的鳥語,心曠神怡。一年前的屯門卻是另一景象,大媽當眾大跳貼身舞、噪音直上雲霄,生人勿近。

盼同路人勿負選民期望

屯門區議員(新墟) 張可森尚未上任時,已是屯門衞生關注組成員,雖然曾舉辦過兩次光復屯門遊行,但成效不彰,「之前唔係區議員,冇咁多能力。即使我落到嚟,都未必有康文署代表支援」。遊行過後,公園又打回原形。

當選後一個月,張可森意識到問題迫在眉睫,萌生「日日落區」念頭。飯盒會上,他大膽提出建議,希望與屯門區20多位候任民主派區議員聯合落區。無人反對,他就打蛇隨棍上,編制更表,每日安排兩名區議員到公園巡邏,阻止大媽作傷風敗德之行。

由社運人士變區議員,張可森感受到力量增加。從過往孤軍作戰,變團結居民支持、獲康文署支援;他更擔任康文署轄下設施管理工作小組召集人,可邀請居民代表直接在會議上與康文署交流。直至7月,《遊樂場地(修訂)規例》正式生效,規定任何人不得進行音樂活動令他人煩擾,亦禁止任何人索取或接受酬賞,屯門公園終回歸寧靜。

回顧上屆區議會,環境、衞生及地區發展委員會僅就有關議題作一次討論,而且是由民主派區議員聯合提交文件,意味控制議會的建制派根本沒意圖解決公園噪音。民建聯的前友愛南區議員曾憲康亦曾「關心」屯門公園,在網民舉辦「光復屯門公園」行動前一天,民建聯上載曾憲康到屯門公園拍攝的影片,要求政府提高刑罰、加密檢控。不過,留言一面倒批評他拾人牙慧,「攞光環」。

自小在屯門長大的張可森認為,屯門公園問題早應解決,建制派十多年卻未有作為,他們上任7個月就把大媽推倒,與議會組成有莫大關係,「以前自己顧自己區,但係我哋係想做好個屯門。屯門區有乜事都會去做,而唔係過去嗰種小選區嘅心態。係成個屯門民生問題一齊去處理」。

另一屯門區議員(富新)李家偉亦參與其中,他憶述最初到公園時,大媽及其恩客毫不留情指罵他們,到後期忍無可忍時,街坊、康文署職員都出手相助。

雖然每日的更表只有兩名區議員,但每當發生衝突時,其他區議員都義不容辭到場協助,無分彼此,「推嘅時候都諗會唔會sustain唔到呢?會唔會大家都唔想做呢?好彩大家都團結、有心」。

屯門公園位於友愛北選區,理應只有一位區議員要為此「負責」,但張、李都不同意,「大家都係屯門區,唔通呢個區有事,隔籬區可以幸災樂禍,覺得冇事咩?其實唔會」。

小勝一仗,但張可森卻慨嘆這只是區議會卑微、基本的功能,仍未達到選民的期望。李家偉亦說,有街坊直言投他的一票其是為抗爭者而投,「我啲票唔係投畀你,係投畀前線手足,投畀喺呢條路上行過嘅人」。

過去一年,兩人自言「好懶」,加上受政權打壓,幾乎未有太大作為。更甚者,爆出有民主派區議員吃「人血饅頭」的醜聞,除了老套地說聲加油,他們亦盼同路人在有限空間下做好地區工作,勿負選民期望,「如果大家都好憎含淚投票,唔好令自己變成要人含淚」。

■屯門公園大媽勁歌熱舞噪音,困擾居民多年。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