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今屆金馬獎七項提名的港產電影《手捲煙》為年輕導演陳健朗之處女作,亦是本年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幕片及金馬獎閉幕片,誠可喜可賀。陳健朗出道多年,是短片界的悍將。他熱愛演出,為人熟悉當演員的片子包括《過春天》、《中英街1號》及《嘆息橋》,可說是多才多藝,英雄出少年。
陳健朗畢業於城大,嶄露頭角的微電影為《美濃七日》及《I Can’t Live Without a Dream》。《美濃七日》2013年於台灣美濃攝製,台南金甘蔗短片展參賽作品,陳健朗自導自演,獲最佳男主角獎項。次年,陳健朗再執導《I Can’t Live Without a Dream》,夥同李敏一起演出,結果他憑此片勇奪札幌國際短片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之後陳進軍大銀幕,演出了多部影片。2018年,《手捲煙》勝出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獲電影發展基金資助三百多萬,籌備三年,終於在本年中完成,並入圍台灣金馬獎。
作為新導演,陳健朗「初生之犢不畏虎」挑戰高難度,在製作費不足的情況下,選擇拍攝類型電影——江湖片,可說是十分大膽。但資源缺乏製作此片種,頗為「濕滯」,睇頭不足,最終《手捲煙》成績,只能算是中等。不過此片在香港最艱難期間製作完成,值得一讚,大家應畀掌聲,以作鼓勵。
《手捲煙》缺點,是硬加了男主角退役英軍之背景。電影開場第一幕,成隊英軍在沙頭角山野巡邏,係威係勢,為觀眾帶來政治寓意的聯想。但有頭威冇尾陣,之後男主角及其他幾名退役英兵的支線,全無發展。這人物背景,內容莫名其妙,其實可全部删去。不過《手捲煙》在疫情最嚴重時開拍,限聚令帶來困難重重,到底有沒有因此而更改了劇本,某些內容冇拍影響此支線,則只有製作人才知道。
作為第一部作品,陳健朗導演手法合格。被提名金馬獎新導演,合適合理。但被提名最佳電影,則恐怕水平未及。此片最出色的是「造型設計」,張兆康及陳子晴為配角袁富華、白只、太保及杜燕歌搞的形象,吸睛過癮好睇。
今年港產劇情長片只有《手捲煙》、《幻愛》及《狂舞派3》進軍金馬獎,此事可喜亦可悲。喜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悲的是港產片風光不再,「蜀中無大將」,老將凋零,文化產業陷於低潮。
撰文:區紹熙
本欄逢周二刊出
【光影漫步】
超級戲迷,嬉笑怒罵品評新片。漫步影壇細說從頭。著有《港產片真巴閉》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