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為香港年輕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是國際互相合作的成果。隨着早前北京政府下令遞奪四位民主派議員議席後,加拿大政府緊接英國以及澳洲宣佈推出「救生艇計劃」,透過優先處理簽證以及移民申請等措施向香港抗爭者伸出援手。
香港的年輕抗爭者在去年的反送中運動中義無反顧地為民主自由而戰,付出了寶貴的青春,不少甚至因而身陷囹圄。儘管英國政府慷慨地宣佈為290萬名BN(O)護照持有者提供移居英國的途徑,但大多數年輕抗爭者因於1997年後出生而未能受惠,被迫考慮申請政治庇護。
《港版國安法》陰霾之下,選擇「流亡」的年輕抗爭者人數明顯上升,但由於香港是富裕的發達地區、人權狀況又尚未被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正式列為戰亂國家等級的「人道主義危機」,所以香港人不能以國際認可的難民身份申請庇護,申請庇護的程序十分複雜繁瑣,今年再加上武漢肺炎導致多國封關,年輕抗爭者要覓得容身之處難上加難。
加拿大政府此刻宣佈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三年工作簽證,既可助年輕人在不需要被繁瑣的庇護申請程序纏身的情況下暫且逃離中共魔爪,更可以繼續深造或工作。雖然加國是項計劃確切的實施日期以及受惠人數仍未知,但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國家、任何形式的「逃生艇」政策都絕對能夠有效幫助香港的抗爭者。
是次加國政府針對幫助年輕人的政策並非一朝一夕的決定,而是由支援香港的團體一年間不斷進行倡議、由各國議員合作協調,不斷磋商、磨合而催生的「國際救生艇計劃」。
2019年9月,超過150名英國國會議員呼籲英國政府就基於歷史、價值觀等為香港人提供入籍、居留權的可能性制訂「保險政策 」,並積極諮詢英聯邦國家。今年7月《國安法》生效後,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贊助人、前港督彭定康男爵以及阿爾頓勳爵都去信加拿大外相,促請加國實施「青年才俊計劃」,為沒有BN(O)的香港人提供一道可以到加國留學工作的「逃生門」。
英國為1997年前出生的香港人提供入籍機會、澳洲為香港學生提供為期五年的簽證、加拿大政府為有大專教育程度的畢業生提供申請移居當地的機會,填補了英國BN(O)計劃的空缺,也反映出各國合作幫助香港抗爭者的共同付出。
當然,留學或工作簽證並不是靈丹妙藥,政策亦有完善空間。展望未來,加拿大政府可考慮擴大其青年流動簽證計劃,允許更加年輕、沒有大專學歷的香港抗爭者亦有到加拿大深造工作的機會。
往常國際社會多數透過聲明譴責回應中國政府對香港民主制度的踐踏,但過去一周見到多國政府開始採取實際措施,而加拿大政府宣佈的「逃生艇計劃」不僅為香港人於困境中帶來一線曙光,更帶頭促使更多國家落實類似計劃,以實際行動「Stand with Hong Kong」。
中國政府繼續無理拘留兩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斯帕弗作為外交籌碼,又恐嚇報復30萬居港加拿大人,此番「人質外交」的威脅亦可見是加國政府決定推出「逃生艇計劃」的另一主因。國際救生艇計劃不但可暫時保護香港抗爭者逃離中共政權打壓,更令香港人得以繼續於海外進行抗爭,保留民主自由的希望。
Sam Goodman
香港監察高級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