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報導自從有咗國安法報料熱線之後,已經有過萬宗「報料」,真係得人驚,再發展落去嘅話,文革時代大陸人互相篤背脊爭住表態擁護偉大舵手嘅情況,可能在香港重現。本以為香港人質素修養會好一啲,不至於此。但難保不少鄉音不改之香港人可能本身就係有任務在身,混雜整體人群之中,隨時打報告。
左丁山成世人記住初入銀行時,負責一個中小企戶口,負責人係一個1970年從南越移居香港嘅三十幾歲年青人,1975年越共/北越趁美軍撤退,佔領南越之後,呢位L君家人走難不及,被越共清算,家產被充公,L君好彩畀父親一早遣走來港,倖免於難。曾問佢點解越共對佢屋企事業財產知道得咁快咁清楚,佢一路講一路流眼淚:「係自小與我玩泥沙一位小學中學同學告密嘅,原來佢一早已加入越共做卧底,我爸爸曾經在金錢上接濟佢好多次!」
於是乎,一班朋友敍舊,如見有新相識在場,一於發揮聆聽本領,盡量聽、盡少講,講波講馬可以盡情啲,講政治呀,咪學吓阿麟伯佢地口頭禪:「我對政治冇興趣囉。」本來香港人有慣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變成「童言無忌」一族,但面對當今形勢,被迫變咗老油條,一於講少幾句為妙。譬如一位老友教書教咗三十幾年,行將退休,教藝術繪畫本來最容易獨善其身,點知前年畀老校叫佢教埋通識,通識科內有中國史,本來都可以借題發揮,刺激學生思維嘅,今個學期開課後,立即收到老校嚴肅指示:「上堂唔好講咁多個人意見,教中史唔好把個人意見,借題發揮!」易事啦,只要照住教科書課文內容照讀一遍就得,課外書唔介紹,政治問題唔講,學生識背書就得高分,於是皆大歡喜。左丁山批評佢咁教書法,對學生唔住,點知佢話幾怕學生「篤灰」,左丁山為之語塞。
一位自由身作家/編輯上星期對左丁山講,香港人好快識得自律,隨時行使「不給你印刷」的自由。呢位作家話本港印刷公司對印刷書本非常緊張,要先知道書本內容先至肯承印,對政治性強烈,有批判北京意味嘅書,一於話冇期,請幫襯另一家,另一家又推另一家,卒之搵唔到印刷廠肯承印。冇人同佢印刷出書,即是出版自由也沒有了,香港過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嘅熱鬧情況,行將歸於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