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翻查過往兩屆立法會「超級區議會」選舉,要勝出該全港性選區,「最低消費」是約200萬元選舉經費,但也可以像民建聯主席李慧琼、黨友劉江華及工聯會王國興等豪花數百萬,其中李慧琼在上屆的開支達528萬元稱霸,落選的王國興亦花費501萬元。
曾出選「超區」的民協何啟明解釋,以他的經驗而言,在全港派發宣傳單張的使費已達150萬元,若找廣告公司設計衣着和形象、管理社交媒體等,動輒幾十萬元。
即使是民主派勝出者,選舉經費亦相當昂貴,例如2016年民主黨鄺俊宇花費484萬,單在廣告方面,費用已達342萬元;其黨友涂謹申則花了406萬元經費;「最慳家」是街工梁耀忠,只花費200萬元;民協何啟明花費122萬元,但最終因棄選而落敗,他表示「超區」的選戰策略要覆蓋全港,例如租市區大型廣告版,花費約20萬元一個月,在全港派發一次性單張費用亦達150萬元。
何啟明解釋,個別候選人喜歡聘用廣告公司或設計顧問,為自己度身訂做專屬的形象參選,「形象設計由着衫色調到化妝都係經過研究同資料搜集,點樣表達令人印象深刻,形象點樣可以入屋啲,呢啲都係值錢嘢」。經營社交媒體亦同樣要花錢,「出乜廣告,目標係邊啲人,點樣出個post吸引到人分享」,而花多少錢請人則由候選人去判斷,其他人認為不值,但候選人也有可能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