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掀起第四波,旅遊業復蘇路遠。主打文化深度遊的GLO Travel,在疫市中未有停下懷緬過去,反趁機發展旅行講堂。這種以講座形式分享旅遊見聞的講堂,找到商機,5月至今吸引逾600人參加,成為公司每月過百萬元營業額的引擎之一。
GLO Travel創辦人之一張振華憶述,年初出了兩、三個旅行團後,生意就因疫情完全停止,「過程中冇太多空間去諗你做到、做唔到乜,而係諗往後日子你要做咩」。
香港一向被視為文化沙漠,開辦以哲學旅行、建築歷史等為題的網上收費課堂,為市場少有;張振華指,旅行講堂的構思不是「叮」一聲想出來,「過往做旅行團時,亦曾在出發前安排講座,以宗教及歷史作切入點,如今是貫徹對文化內容的重視」。
公司5月至今合共舉辦八個課堂,包括《我要進來了!動物界》、《讀懂北韓的關鍵六課》等;張坦言市場反應令人驚喜,每堂有約60至100人參加,「原來香港人都有深度嘅一面」。他指每個課堂約600至800元,定價視乎時數長短、內容等;旅行講堂最高峯時月入達六位數。
公司另一創辦人陳成軍分析,旅行講堂令市場受落的三大原因,包括公司過去五年凝聚到一班對文化知識有渴望且有消費能力的群體,這班舊客成為基礎「粉絲」;其次,旅行講堂的入場門檻遠較旅行團低,且地點及時間較靈活,令年輕人有條件參加;第三港人課餘進修的文化逐漸由目標及職涯增值為本,變為重視非專業知識,如文化、哲學等。
久久不能帶團,兩人坦言「技癢」,但相信至少後年才能重新出團。張振華指,行內人要承認旅遊業較以往收縮一定比例的事實;又指疫後大家會對旅行有不同想像,如在意旅行團人數、乘搭旅巴及飛機時乘客座位的距離等。另外,旅行團模式會變得兩極化,某些旅程選擇自遊行,若跟團則希望有「add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