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有些學生想了半天,還是一頭霧水;有些學生一看題目,腦袋靈光一觸,馬上找到解題的方法。特別像奧數一類的入門題目。奧林匹克數學就像數學的花式表演,但總有一些學生很快上手,參與這場花式表演還覺得樂趣無窮。
有些小朋友擅長數學解題,若你問他為何能夠迅速找到答案,他卻答不出所以然,只說想着想着就想到了。這類學生,就是數感強烈的一群。他們在日後數學科的學習上會比較順暢,不像數感弱的學生感到學數痛苦。
數感(Number Sense)這個字,很抽象,有點像音感一樣。擁有絕對音感(perfect pitch)的小朋友,能輕易而且準確辨別出各種音高,至於數感強的小朋友,四則運算輕易上手、也容易掌握數學中的抽象概念。
數感強的學生喜歡數字,有時視之為遊戲,對於能處理稀奇古怪的數學題目,感到十分滿足。他們看到29、31、37、41、43這些質數不會害怕,要背出1-100以內的質數毫無難度;教他們Fibonacci Sequence(費氏數列)和大自然的關係,再拿出一個鸚鵡螺作例子,他們不但不被費氏數列嚇怕,反而覺得有趣好玩。
放下鸚鵡螺,惡搞一下特朗普,原來他的側面竟然完美呈現出Fibonacci Sequence。此時,學生必哄堂大笑,數學就是如此多fun。
數感並非只是天生,絕對可以後天培養的。只是,要培養數感,年紀越小越好。其實學前教育和初小課程就是主力培養學生數感,例如數數目、比較大小、簡單加減,再進一步就是時分秒、加減借位、長度重量、貨幣等。
培養數感首要是趣味強、多鼓勵,小朋友慢慢便能進入數字世界。可是有時在社交媒體看到一些過份死板嚴苛的評改,例如要求小朋友在「5」字旁邊畫上五個圓圈,老師竟然要求五個圓圈都要大小一樣。小朋友手部肌肉未完全發展,五個圓圈大小不同、歪歪斜斜,卻被打一個大交叉。過度嚴格,消減小朋友的數感於萌芽狀態,得不償失呀。
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