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一屆區議員上任後,中共建政、香港主權移交等有關活動撥款大減;但公眾要查閱區議會撥款資料並非易事。現時非每個區議會均有財務委員會或撥款委員會,公眾需因應每區開會狀況,在不同委員會或工作小組內尋找撥款相關資料。部份區議會資料雖以PDF檔案上載,卻是掃描影印本的圖像PDF,無法複製檔內文字資料之餘,搜尋器亦難以搜尋相關資料。有數據分析師直言此舉反映技術落後十年,公眾難以取得資料分析,「其實市民嘅知情權係間接被政府剝削咗」。
記者分析多區撥款數據時,發現每區數據資料所包含的內容均有不同,較為仔細的南區、灣仔區等,會列明活動名稱、申請團體、申請總額、建議撥款總額,甚至同一團體相近活動過往獲批活動名稱、過往獲批總額及過往活動成效等。不過有區份則較為簡短,以離島區為例,獲區議會撥款資助2020年6至8月期間舉辦的社區參與計劃文件中,只列出主辦團體、活動名稱、舉辦日期及地點,不包括撥款金額。離島區社區事務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審批小組中會議紀錄中,亦只模糊地列出「撥款514,121.2元,用以資助29項活動」,公眾難以得知每個活動的撥款詳情。
除各區賬目資料不統一、透明度低外,區議會文件格式亦令公眾難以取出資料作進一步分析之用。數據分析師黃浩華指,過去分析區議會撥款時,發現文件所載資料不統一及文件檔案格式均有問題,以致分析政府數據時困難重重、時間倍增。黃指,現時不少區議會文件以PDF格式上載,表格及地圖等元素均難透過複製貼上功能,轉移至試算表內進一步分析。黃浩華示範當日,發現屯門區議會有PDF文件每次只可複製數行文字,更誇張的是複製後再貼上的文字變成亂碼,若記者或研究人員需分析該份文件,須人手將內容重新輸入試算表內,「將一啲列表嘅數據轉做excel嘅時候,講緊快嘅由半個鐘、至到半日都有可能」。
黃浩華形容現時區議會文件狀況落後世界五至十年,「已經係好保守嘅估計」。對比新加坡政府的開放數據現況,公眾可下載包含數據的試算表,分析更為方便。黃指原始數據有重要性,「往往就係我哋嘅新聞工作者、又或者研究人員,需要用啲數據,先至可以分析到區議會係咪處於一個健康狀態、使錢係咪有道理」,認為現時區議數據質素差劣,「市民知情權係間接被政府剝削咗」。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時表示各區秘書處根據資料性質及該區運作需要,決定上載資料格式。現現十八區區議會的討論文件、會議紀錄及表決結果紀錄等資料,均不是採用機器可讀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