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移英留千萬資產 專家教三招慳稅

夫婦移英留千萬資產 專家教三招慳稅

【財經專題】39歲朱先生從事時裝買手,38歲太太從事廣告,二人月入合共12萬元,育有兩名小朋友;他們一家10月以BNO護照的LOTR移居英國,但未處理在港資產。他們持約200萬元現金,七份保險及金器約20萬元;在港時他們住在一層2014年購入的物業,現已升值至約950萬元,剩餘按揭400萬元,月供兩萬元。他們聽聞英國稅率高,希望專家可幫忙作理財規劃。

慷澄研策董事總經理楊頌雅指,應盡量就稅項問題來驅動理財規劃,至於香港保單去留問題,要考慮意外保和醫療保地域限制,以部份醫療保為例,如長居海外,賠償額會少約25%,朱太應聯絡保險公司了解清楚;加上保障或與移英後的國民保健NHS重叠,可考慮安頓後取消。

「乾淨資本」不需交稅

即使在英沒工作,對已有一定資產的港人來說,資產增值稅(10%至28%)和遺產稅(40%)也有影響。

第一階段,進入英國前,非英國收入及原本擁有的現金等,屬「乾淨資本」,不需交稅;為節省潛在資產增值稅,可將有大幅升值的資產沽出,並開設獨立銀行戶口保管,不要與未來成為稅務居民後的收入混合,方便未來幾年滙入英國使用,理論上是不需交稅也省略了解釋來源的麻煩。

第二階段,成為稅務居民後,在英國及海外收入均有機會要課稅,但原則上可透過降低英國資產規模,爭取投資增值在非英國本土產生,並善用「滙入制」增值部份,不滙進英國的收入則不用繳納英國稅收;生活費可優先使用第一階段準備免稅的乾淨資本。

第三階段,被視為英國居籍,最主要影響是在英國及海外所有資產都將跌入英國遺產稅範圍,稅率可達40%,並不能再使用滙入制;在此之前,擁較高資產淨值人士應考慮成立信託,好處是享有大幅降低所得稅、增值稅和遺產稅效益,另可考慮用一些保單架構做到減稅或延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