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風來,一陣風去 - 邁克

一陣風來,一陣風去 - 邁克

感恩節將至,美國政府很緊張,怕老百姓穿州過省團圓聚餐,即席把疫情拋諸腦後,封鎖隔離的成績毀於一旦。是有這層隱憂──我們說冬大過年,他們就算未必感恩節大過聖誕,起碼重要性相若,入鄉隨俗耳濡目染,連我這種近乎百毒不侵的冷面郎君,過年過節絕對不墮入倍思親的溫柔陷阱,三藩市歲月也偏偏留下烙印,一到十一月底不由自主囉囉攣,諾曼洛克韋名畫依時依候對號入座。張愛玲一九四四寫於上海的《忘不了的畫》隔岸觀望,再敏銳到底缺乏前線作戰經驗,恐怕不知道當地最家喻戶曉的火雞大餐場景,是先一年刊於《星期六晚郵》的一幅,儘管她筆下「不甚著名女畫家」畫的畫面大同小異:「一家人忙碌地慶祝感恩節,從電灶裏拖出火雞,桌上有布丁,小孩在桌肚下亂鑽。粉紅臉,花衣服的主婦捧着大疊杯盤往飯廳裏走,廚房磚地是青灰的大方塊,青灰的空氣裏有許多人來回跑,一陣風來,一陣風去。」

我熟悉的感恩節沒那麼熱鬧,華德街六十五號的二人世界,火雞挑最小的,甚至以雞替代,只有紅莓苔子醬一絲不苟,拆出來的骨頭餵貓,不折不扣窮風流。張散文另一次提起這節日是《憶胡適之》,抵達紐約第一年,尚未認識賴雅:「感恩節那天,我跟炎櫻到一個美國女人家裏吃飯,人很多,一頓烤鴨子吃到天黑,走出來滿街燈火櫥窗,新寒暴冷……我非常快樂,但是吹了風回去就嘔吐。剛巧胡適先生打電話來,約我跟他們吃中國館子。我告訴他剛吃了回來吐了,他也就算了,本來是因為感恩節,怕我一個人寂寞。其實我哪過什麼感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