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處於一個平行時空,有人趕着執包袱,賣樓賣產逃往英國;有人大排長龍,買樓掃貨長駐香港。大陸都有個平行時空,以為被歐美國家圍堵,必死無疑,但有14億人內循環撐着,似乎支爆又不會那麼容易。最近深圳跟香港一樣,上演了一場「我為樓狂」劇目,逾萬人登記瘋搶千萬豪宅「潤璽」,買家甚至揚言搶到就即賺500萬元(人民幣.下同)!
「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是香港人智慧,但在買樓搶樓花這件事上,香港人似乎跟內地人沒兩樣。香港人之前搶柏傲莊,大陸人最近就在搶華潤城潤璽,逾1.3萬人入飛買1,171個單位,以每人350萬元認籌金計,即凍資金額高達455億元,非常誇張。
這豪宅樓盤由華潤置地興建,地點在深圳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屋苑最細單位約1,000平方呎,售價1,200萬元左右;逾2,000平方呎單位,售價近3,000萬元。由於項目開價較同區華潤城二手低,平均呎價低足足5,000元,令市場深信只要搶得一套房,即賣已可賺500萬元,而且單位買越大賺得越多。
深圳樓市如此畸形,當然與政策有關,習總一句「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二手樓市即受緊箍咒調控。例如二手樓資產增值稅的免徵期由兩年大增至五年,令二手供應冰封;一手樓又被限價,造成新樓跟二手差距越來越大。
搶購潤璽反應熱烈,因此入飛除了要350萬元認籌金,亦要鬥社會信用,就是比拼誰交政府社會保障基金的時間較多,則優先入票;再來就要鬥無產,因為政府要打擊炒家,所以無樓人士又可優先上樓,證明沒有浪費國家土地資源。
可是,這種扭曲市場的政策,聽聽都知有問題,中國人均收入僅2,500元,買限價新樓條件是,社保要供得多,又要無產,根本上車客就不可能有首期買得起這類千萬豪宅,就連認籌金亦可能拿不出來。最後這些單位又淪為有錢人借人頭來搶,二手供應繼續冰封下,新樓就成為有錢人錢滾錢工具,發展商又可繼續賣樓賺錢。
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