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營骨灰龕場需領牌的法例生效近三年半,截至本月初僅六間獲政府發牌,餘下逾百間「生死未卜」,隨時因無牌須「清灰」。食環署設定今年12月31日「死線」,若各龕場仍維持目前狀況,即仍未交齊所需文件或完成改善工程等,一間都不會獲發牌照。換言之,全港逾百龕場、數以十萬計骨灰明年隨時迎來大限,包括本港唯一保留柴火火化儀式、安放了金庸、梅艷芳等名人骨灰的寶蓮禪寺海會靈塔。
記者:于健民
《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2017年6月30日實施後,未獲牌照的私營龕場必須禁售龕位,至2019年2月1日,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才發出首個牌照。截至本月初,約166份申請中僅六間龕場獲發牌、27間遭拒、15間撤回申請,其餘約110間中,最少80間仍未交齊土地、規劃、建築物規定等文件,另有小部份正按指示修繕。
截至11月初,仍有約110間私營龕場未交齊文件或等待政府完成審批,當中不乏大型龕場,包括名人龕場寶蓮禪寺海會靈塔、擺放近十萬份骨灰的青松仙觀、近七萬龕位的圓玄學院、沙田著名廟宇景點萬佛寺等。
食環署表示已訂12月31日為死線,過後不再接受提交任何文件,並按死線前進度衡量是否發牌照、暫免法律責任書。當局首度明言,所有仍在審核的申請均未達「可考慮批准或給予原則上同意的符合申請」,換言之暫時沒龕場可獲發牌照以至暫免法律責任書,明年或需清灰。
面臨危機的龕場中,最矚目要算是有數十年歷史的寶蓮禪寺海會靈塔。該處約有4,700個壁龕,擺放已皈依善信或僧人骨灰,包括已故歌壇天后梅艷芳、國學大師饒宗頤等名人。記者曾到海會靈塔附近觀察,四周雜樹叢生,未見修剪。據食環署資料,海會靈塔尚未交齊消防、土地、建築物規定等文件,更未通過審核,寶蓮寺發言人沒正面回應有否信心取得牌照,或若要「清灰」將如何善後,僅稱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沒有補充。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認為,海會靈塔刻意保留傳統習俗,或因此難以跟足法例。若不獲發牌,名人、高僧骨灰或無處安放之餘,對香港算是損失,「因為佢(與寶蓮寺)有緊密配套,入面的而且確好多名人(骨灰)安放,我哋都希望寶蓮寺積極改善狀況,配合到法例要求,攞到個牌照」。
至於其他龕場,記者上周到青山村、三疊潭及排頭村觀察,發現部份龕場即使未通過消防安全、圖則、土地及規劃審批,仍進行修繕整固。以有最少九間龕場的排頭村為例,依山而建的萬佛寺正維修寺前大型斜坡,附近的道福山祠多幢樓宇搭棚,相信維修工程未完成。現場及上述龕場網頁均沒顯示工程何時完成、目的是否為符合牌照規定。
荃灣三疊潭一帶則有約七間龕場,包括圓玄學院和西方寺,附近的東普陀講寺、竹林禪院等則沒工程迹象。2016年被政府勒令清拆部份樓層的永盛園,也未按指示完成工程。屯門青山村也有約10間龕場等待發牌,其中蓮池淨苑、善果等均在施工。鄰近屯門醫院的青松仙觀,因本身已具規模,毋須再作修繕,但與其他龕場一樣待發牌。
跟進區內龕場發展的沙田區議員周曉嵐則指,部份寺廟被財團摻入後染指龕位「業務」,但此舉違反地契,城規會也不批准改劃用途,相信過了下月31日死線後難獲准營運,隨時要清走數以十萬計骨灰。他擔心政府勒令清灰後,孝子賢孫難找地方安置先人骨灰之餘,也要花時間與龕場商討退款等事宜,甚或對簿公堂,認為政府應有措施配合死線。
食環署回覆稱,不會揣測多少龕場會撤回申請或被拒發牌,但龕場一旦結業,營辦者必須妥善處置骨灰,署方亦會監察善後工作是否符合法例規定。署方提醒市民購買私營龕位時要了解龕位使用權的權責、龕場結業後骨灰何去何從、會否及如何退款等細節,由於買賣龕位涉及合約,消費者日後商討賠償應諮詢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