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的信 - 陳惜姿

港青的信 - 陳惜姿

如果對香港青年有稍微了解,便不會要他們寫兩頁紙的信,如果港青下筆便能洋洋灑灑,DSE中文科便不會成為死亡之卷,補習社門外便不會有人通宵達旦排隊報名。見過文憑試生如何練習作文,拿着歷史人物的典故死記硬背,為的是撐字數增內容使作文卷成績由2變3,內地拘留所人員或會對港青要求低一點。

信中描述看守所內的生活多麼美好,三餐吃得飽,味道不錯,睡覺充足,平日看書學習、做運動,跟室友聊天,晚上看電視,普通話也進步了。

連家人都懷疑:「兒子通常不會那麼長氣。」而且語氣如此客氣,不像是他情願寫的內容。然而做媽媽的心情始終矛盾,看到兒子的筆跡自然是高興的,但想想他在什麼情況下寫這信,又有疑慮。

港媒心水清,留意到信中用詞不像港人用語,謂家人之前「打咗五百入戶口」,麻煩家人繼續「打錢」。

與在香港被扣押不同,信中要求家屬經微信公眾號「粵省事」匯款五百,用來買零食、牛奶。微信裏有人解釋,在國內被拘押,膳食是免費的,被拘留者要錢,全是「給老大報平安」。估計港青是「得到幫助想回報別人,也能混得好點。」

這些信件內容能從內地銅牆鐵壁傳出來,一定經過嚴格審查。想到之前李波、桂民海那些詭異的訪問,明白在壓力下透露真相之難。只能祝願12港人平安無恙,早日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