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係我嘅,唔會影響到你,點解你要放你啲規矩喺我度?」32歲的黃羨晴(Janette)自小便喜愛特色髮型,漂過染過,要數最深愛的,仍是她留足六年的雷鬼頭(dreadlocks)。即使面對他人的批評勸導,她亦不願為了遷就他人的目光而剪去共度六年的長髮。
「除了跳舞,就係整頭髮。」Janette成為雷鬼頭髮型師前是一位舞蹈員,18歲入行,跳舞超過10年。兩年前自覺年紀漸長,身體五勞七傷,深感需要另覓出路,在同事鼓勵下開設Bulletdreads髮型屋。「其中一個同事話喺工廈studio入面可以有一間房分租出去,於是就開咗呢度。」為了成為雷鬼頭髮型師,她去年在台灣弎藍髒辮文化藝術學院上了兩個髮型課程,總共花了$16,000。為了精進自己的技巧,亦前往台灣One Off Salon 跟著名dreadlocks導師Adam拜師學藝,並在台實習半年。
開店初期,Janette雖然努力在專頁上宣傳,但頭半年的生意只有約$7,000,後來透過在台師傅向客人推薦Janette的專頁後,不少台灣人紛紛推薦香港友人到來整dreadlocks,生意才逐漸有了起色。
Dreadlocks文化始於埃及時代,航海時代開始後,長期在船上工作的船員為了保持頭髮乾淨,便先將頭髮拮成一束束,並以蜜糖及泥土封住頭髮,如此便形成了dreadlocks,後來亦成為黑人文化的指標。這個雷鬼頭分為兩種做法,客人可選擇先將頭髮燙為Afro(圓形蓬鬆的髮型),造型時頭髮便直接成型;選擇以自然頭髮造型dreadlocks的話,要有半年至九個月的保養期,待髮型成型。Janette的客人有男有女,髮型屋內備有不同顏色的假辮,客人可隨個人喜好向Janette提出將假辮拮入真髮,所以不同長度的頭髮都可以。
看起來複雜,但set一個dreadlocks卻只需一支拮針,將一小束頭髮加以搓揉,再用拮針將多條髮絲勾在一起。每條dreadlocks需要約3分鐘處理,10條便需超過30分鐘。要完成全頭更需要至少一天。不但髮型師辛苦,坐足一天的客人亦會感到疲倦。「都會有人覺得,肯為咗呢個頭坐足一日24個鐘,是一件十分型的事。」現時Janette一個月平均有五至十單工作,每個髮型收費由$3,500到$7,000不等。
嚮往美國hip hop音樂文化的客人Hansen,當初在Instagram找到Janette的專頁,他亦認為留雷鬼頭型格十足,不經不覺留了兩年多,「我本身都鍾意聽hip hop,我又會做運動,喺美國文化入面,無論你做音樂,定係做運動,好多都有呢個髮型出現,我覺得佢好型,我想整呢個頭好耐啦!」
Janette第一次整dreadlocks是在小五時,當時隨家人到泰國旅行,在家人鼓勵下嘗新,試了一個寶黛麗頭,長大後總感覺心願未了,六年前便決意留一頭完整的dreadlocks。「以真髮做需時半年,我每一日搭巴士就喺度拮頭髮,keep住不停拮。」雖然髮型難以直接用風筒吹乾,為了盡量保持頭髮乾淨,她每個星期仍會用清水和普通洗髮露至少洗一次頭,通常在大白天洗頭,待自然風乾。保養方面,她選用天然物料滋潤頭髮,「用蘋果醋、海鹽、梳打粉,浸個頭五分鐘就搞掂。」
雖然Janette 的父母並未對她的髮型有強烈反對,但仍希望她至少把雷鬼頭剪短,「有時傾偈,佢哋冇叫我拆,但係想我剪短少少,起碼對頭部嘅負擔冇咁大。」生於狹小的香港,每人的一舉一動皆被放大觀之,Janette認為自己的髮型與其他人的漂染髮型無別,對他人的不滿感到不解。「公司可以畀你染到七彩顏色,但係就唔畀你dreadlocks?」走在街上,Janette有時要面對極端的評價,「試過有婆婆走過來說:『好靚啊你把頭髮。』」亦有路人直接在街上批評她的髮型醜陋,許多人視她為怪胎,經過時會特意避開,「你覺得我污糟、奇怪,定係你覺得我係一個壞人?」
早在九十年代dreadlocks文化已引入香港,但今天社會對髮型卻變得獨裁。「而家網絡睇到嘅嘢多咗,留雷鬼頭都唔係好大不了,但反而好多人會話,『唔好整呢啲頭啦。』」面對種種批評,更有人以工作名義為由,希望她剪走dreadlocks以配合辦公室OL的角色,Janette 亦只是輕輕扔下一句:「不用了謝謝!」
Instagram: bulletdreads.hk
採訪:謝芝琳
攝影:尹彥翹、魏沛賢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