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覆】
【本報訊】具中資背景、承接政府多個檢測項目的金域檢驗(香港)有限公司,懷疑處理病人樣本出錯,把四名未感染武漢肺炎的病人鑑定為確診者。政府專家顧問、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透露,上周三同日確診的四名職業司機,入院後全部檢測樣本均呈陰性,體內亦無抗體,相信是化驗所將四人樣本污染,造成假陽性結果。有註冊醫務化驗師認為屬醫療事故,政府卻沒有公佈事件,涉隱瞞及包庇。
據了解,上述四宗懷疑假陽性個案患者,均是11月11日初步確診、11月12日確診的職業司機,涉及三名的士司機及一名復康巴士司機,年齡介乎47歲至69歲,均接受了由金域負責的特定群組檢測後轉介衞生署。
許樹昌表示,衞生署用同一樣本覆檢上述個案後,確認眾人確診,但署方其後再取乾淨的新樣本反覆檢測,則全部呈陰性。他指出,如實驗室有污染,得出的冠狀病毒結果很易出錯。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政府要清楚了解實驗室水平,是否有足夠品質監控,「由一個真陽性嘅樣本,唔小心污染咗其他樣本,我睇呢個情況應該出現緊喇」。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簡報會上則反指,「好難講咩叫假陽性」,早前亦有個案是衞生防護中心驗出是陽性,但病人入院再驗時卻呈陰性及無抗體,不是100%病人都有抗體。她又表示中心不會單單有個案入院後再驗是陰性或無抗體,就隨便刪走個案編號。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則確認,四名病人本月13至16日期間先後出院,符合現有出院規則。昨衞生署網站公佈的「2019冠狀病毒病的本地最新情況」,有關個案仍顯示為「確診」。
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認為,同一樣本衞生署檢測仍呈陽性,似是採樣或檢測加工前期受到污染。樣本有可能在採樣時受環境污染,而基因檢測非常敏感,檢測時需提取基因及擴增病毒基因,亦容易受到交叉感染及污染。
李偉振指出,是次出現假陽性結果,明顯屬醫療事故,過往採樣主要由醫生負責,化驗室只需控制檢驗技術,但今次採樣過程亦由化驗所負責,政府及化驗所均需檢討及審視整個取樣及檢測流程,找出哪個環節出錯,預防再次出現假陽性。
醫管局員工陣線理事、註冊醫務化驗師梁啟維指出,假陽病人同病房可能入住確診患者,繼而受感染。若當局要反覆檢測個案是否假陽性,大約一至兩日已足夠,但上述四人本月12日確診,距離至今已八日,「中間其實到底有咩耽誤到佢,令佢唔知係假陽性呢?」他認為,若出現假陽性個案,當局應第一時間公佈,加上金域曾是政府「欽點」的化驗所,「難免令人覺得係咪利益輸送、從而就要包庇?」
今年4月,一名尼泊爾男子便被誤當確診者送院,翌日才發現出錯,事主出院兩周後死亡,死因有待死因庭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