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比1876年大選更赤裸奪權

史家:比1876年大選更赤裸奪權

特朗普試圖透過州議會扭轉大選結果,有史家指此舉比起美國史上爭議最大的1876年大選,是更加赤裸裸凌駕選民奪權。

蒂爾頓

三州有爭議 勝者淪「騙子」

1876年大選在美國內戰結束11年後舉行,民主黨的紐約州長蒂爾頓總得票多於共和黨的俄亥俄州長海斯(Rutherford Hayes),但在蒂爾頓領先的佛州、路易斯安那和南卡羅來納州都有嚴重舞弊指控,包括南卡州出現101%投票率,民主、共和兩黨在三州各自稱勝,俄勒岡州亦有一名選舉人資格受質疑。

最後國會兩黨成立的聯邦選舉委員會,將有爭議的20張選舉人票判給海斯,令他僅以一票當選總統,但兩黨的枱底協議要他不得尋求連任,亦要聯邦軍隊從南方撤出,結束重建時期,贏得不清脆的海斯亦蒙上「騙子閣下」(His Fraudulency) 污名。

著有《戰時總統》一書的史家貝斯克羅斯(Michael Beschloss),指特朗普圖推翻大選結果,遠比1876年大選惡劣,一來特朗普是總統,遠比當州長的海斯權大,二來海斯那時雙方都同意至少三州結果有爭議,今日卻沒有人會認為會有足夠多爭議票數令特朗普當選,「這完全是場自製的危機,總統在選民明顯否定讓他連任後,濫用本身巨大權力試圖留任」。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