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然DQ四名原已獲准留任的泛民議員,觸發反對派議員集體辭職,北京怒斥此乃「政治攬炒」。如此定性,非常準確。
「政治攬炒」者,在政治上不惜玉石俱焚,誓要兩敗俱傷也!在民主派議員宣佈總辭後,中共喉舌、香港紅媒、建制派等一致指摘。由此可見,對民主派總辭,北京惱羞成怒之餘,也有點措手不及,皆因反對派偏離了他們預先寫好的「劇本」。北京以為,DQ郭榮鏗等四人後,一盤散沙的民主派雖會吵吵鬧鬧,但最後必「死死氣」繼續坐在議會,就像上次延任一樣。他們看穿民主派「不捨得」這些議席,畢竟會為他們帶來龐大的財政資源、社會地位等,更重要是議員身份,對今時今日的香港抗爭是彌足珍貴的。這就是北京老神在在,敢將民主派玩弄於股掌的底氣。而為了對抗民主派一方面留任、一方面嘈嘈閉的雜音,一場支持中央決定的街頭簽名運動早已準備妥當,在人大宣佈後不足24小時,街上簽名檔已萬事俱備。
北京極不滿民主派總辭,皆因「攬炒」不僅令民主派自殘,也對北京造成傷害。北京如意算盤就是DQ四人後,議會內餘下的民主派必潰不成軍,建制派全面掌控議會,趕走拉布議員、抬走抗爭議員、任意設定議程等都不費吹灰之力,且在全國人大新決定下,被DQ威脅如影隨形,反對派在議會內被綁手綁腳更甚,不敢激烈反抗。在此情況下,中共要通過任何法案、議案去加速中港融合,易如反掌。本來趁美國總統大選亂局未止時,急急推出如此陰招,民主派固然要硬食,美國人也無計可施,畢竟只是四個議員被取消資格。
可是,民主派不惜攬炒的激烈反抗,一下子把事情鬧大了,不僅西方傳媒以頭條報道,並解讀為北京藉此測試拜登,美英歐盟等也作出強烈反應,英國外相藍韜文指摘北京第三度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保障香港高度自治與自由的承諾、外交部召見駐英大使劉曉明等,更有報道指英國準備制裁至少四名香港官員。目前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的德國也嚴厲譴責,指這是中共進一步打壓香港民主及言論自由的證據。
不過,美國反應才是最重要。國家安全顧問奧拜恩指出,事件顯示「一國兩制現在只是中共在香港擴大一黨專政的一塊遮羞布」。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嚴辭指摘北京幾近摧毀其允諾香港的自治,也閹割曾是香港穩定繁榮根基的民主程序及法律傳統。蓬佩奧承諾,美國會持續與盟友合作,為香港人民權利與自由發聲,也會向侵蝕香港自治自由的人究責。他說:「我們與遭取消資格與總辭的泛民派議員,以及香港人民站在一起。」而在全國人大常委決議DQ四名香港議員的翌日,蓬佩奧「巧合地」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放出兩岸關係的重磅政治炸彈,稱「台灣一直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過去35年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都承認此事。
這是中美建交40多年來,美國國務卿首度這樣說。美國已拋開所有顧忌打台灣牌了,即使無法以制裁等手段去阻嚇北京在香港打壓公民社會的行動,也可透過強化台灣關係去作出報復和警告,若北京在香港的行動升級,說不定會導致台美關係有重大突破!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