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投資筆記】ESG可否用作炒股指標 - 徐風

【一分鐘投資筆記】ESG可否用作炒股指標 - 徐風

有說金融行業,賺錢至上,道德請擺埋一邊;近年則逐漸改變,能選擇的話,至少可將某些影響社會及環境的企業進行冷淡處理,即不參與、不作投資、不助紂為虐,於是發展出一套「環境、社會及管治守則」,英文簡稱就是ESG。

他們強調,企業營運目標是「不作惡」,尤其不應為了賺錢,而對暫時難以釐訂的社會成本不聞不問;例如博彩業助長病態賭徒及影響家庭和諧,賣煙賣酒影響健康,傳統舊式工業對空氣、水及其他污染物沒加以控制等,都不應成為投資目標。ESG支持者更用實例證明,近年工業股例如煤炭、傳統電力等,不論在估值及反彈速度上,都遠遠落後一眾新經濟、SaaS、新能源等板塊,甚至吹噓到因為ESG持續發展,所以吸引基金買入這些股票,從而令新舊經濟股近月走勢如此迥異。

金融市場反應快,見到有需求,就會推出相應產品。上月海通MSCI中國A股ESG ETF(3031)上市,大家可從中理解券行對ESG的想法,尤其哪些A股的上市公司有所謂ESG元素。

其十大A股持股,包括貴州茅台、五糧液、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海康威視等,難免令人生疑;貴州茅台及五糧液都是白酒股,中國人素來不是輕酌淺嘗,而是一「劈」到底,敢問ESG元素在哪?而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都是與國家背景甚有淵源的股票,海康威視更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到底在中國角度,ESG的G,是Goverance(管治)還是Government(政府)?

在ESG仍未形成廣泛共識及認同前,分析公司業務及財政實力,判斷市場心態,雖然傳統,但仍然有用。

徐風

facebook.com/followsthe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