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出的公屋租置計劃讓十多萬戶基層上車,並走上致富之路,業主一買一賣即賺百萬元,可算是政府另類還富於民的方式。
租置計劃的公屋定價比市價有較大折讓,部份租戶以低價購入其租住公屋後,再於二手市場高價圖利。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青衣長安邨安濤樓高層6室,面積349方呎,未補地價以243萬元易手,呎價6,963元。原業主2017年5月以租置身份入市,買入價28.63萬元,獲滙豐銀行承造28.38萬元按揭,持貨夠三年額外印花稅(SSD)鬆綁即沽貨,當日只支付首期2,500元入市,現賬面獲利214.37萬元,樓價短短三年升7倍,可謂疫市奇葩。
粉嶺公屋亦誕生「百萬富翁」。華明邨康明樓中層18室,未補地價以268萬元賣出,原業主為該單位原有租戶,在2013年以租置身份買入單位,樓價39.2萬元,現時沽出物業賬面獲利228.8萬元,樓價七年間炒高近6倍。
疫情下住宅銀主盤湧現。市場消息指,鴨脷洲深灣軒3座低層C室「8按盤」,面積511方呎,屬於兩房海景單位,早前以銀主身份放盤,叫價1,000萬元,市傳最終零議價下成交,呎價19,569元,較滙豐銀行網上估值942萬元高58萬元或6.2%。
深灣軒臨海而建,該銀主盤本身向海較為潮濕,據代理提供的相片可見,單位的牆身已出現發霉情況。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2007年以339萬元買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間,短短一年內先後7次向財務公司做按揭,包括英皇財務及康業資本國際等,借貸額介乎30萬至450萬元,涉及總額高達1,430萬元,相信最終因過度借貸而淪為銀主盤。連同第一按揭,物業前後「按足8次」。
二手成交轉旺,鴨脷洲海怡半島昨單日錄4宗成交,其中12座高層B室三房戶,面積630方呎,屬事故同層單位,以988萬元市價易手,呎價15,6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