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刺激低迷的港超聯球市,足總最終接納球會提議今季增加「超級外援」,可是所謂超援的門檻甚低,加上球會所聘的超援,暫未有任何是具星味的,有可能變成既未能刺激球市,又放寬外援限額的尷尬局面。
美職聯、澳職及印度超等新興聯賽都設超援,當中美職超援設薪酬上限為年薪40萬美元,球員所要求的額外薪酬需由球會班主承擔,當年洛杉磯銀河便以此例邀請碧咸加盟。
傑志在17/18球季首戰亞冠盃,高層以短約聘請烏拉圭前國腳科蘭加盟,既有噱頭也有實際作用,可說一次成功的超援示範;由於球市持續低迷,上季球會提議增超援救市建議,如有聘超援的球隊,每場可派4+1名超援。可是港超聯所謂超援原來只需在國際足協排名前50名內國家的頂級聯賽效力一季,或曾代表前50名國家隊上陣1次,門檻可謂極低,而超援在爭議聲中獲通過。
當球迷還憧憬基士文、畢特或科蘭等級數外援時,現實明顯有落差,像東方及愉園以盧卡斯及艾迪比帝為超援,而理文聘曾效東方的前西甲兵荷西安祖,飛馬暫只有巴西小國腳,就算傑志聘真超援,但祈求超援對決救市已幾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