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求更高私隱度,近年不少富豪的家族辦公室也轉用大行或離岸公司作資產安排,但新世界(017)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竟高調以私人名義收購上市公司民眾金融(279),旋即惹起金融圈熱論。
鄭志剛深明品牌溢價玩法,今次挑選的民眾金融卻聲名狼藉,屬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點名為26隻不能沾手的老千股,與踩入紅線的華融系、民行系絲絲緊扣,與他追求完美極致的作風大相逕庭。另一方面,要知道民眾金融截至9月底負債總額約37.3億元,另因欠債1.11億美元而遭債券持有人建銀國際旗下全資子公司入稟清盤。明知山有虎,了解這間公司償還債務能力成疑,鄭志剛也願意押上名聲,以先貸款、後入股方式,分階段入主。首階段1.61億元,以取得民眾擁有1、2、4、6、9號的金融牌照業務;第二階段是提供最多4,000萬元免息及無抵押貸款。倘民眾成功復牌,兩筆貸款可轉換為股權,等同擁有擴大後80%股權,連同第二筆轉股及作出配售減持後,便擁有民眾擴大後75%股權。
最理想情況是成功入主和充當「白武士」,最壞情況卻是殼被DQ,失上市地位,鄭志剛的1.61億元貸款變爛賬,以1元換到一間證券行,但這個價格未免有點高昂,因現時這類金融照的市價也不過叫價幾百萬元。
過去幾年,中資大舉南下收購本地券商,表面上作價不菲,實質上新主舊主卻有來有往,在交易完成後又會調回資金,像泛海2016年收購華富的後續操作;今次民眾金融交易,絕對值得持續關注後續發展,如何以鄭之名與債權人談判、賴賬。
大灣區國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