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的足球

新常態的足球

疫情下的體育運動大受影響,有取消或延期,也有改制等,基本上以往從來不需考慮的因素也成了新常態一樣,只能接受一切的意料之外。就如女足的國際賽一樣,亞洲足協日前正式公佈本來今年假印度及哥斯達黎加舉辦的女足U17世少盃及U20世青盃將會取消。而下屆將於2022年舉行,由於哥斯達黎加和印度今年主辦不成,兩國將直接獲得下屆2022年世少盃和世青盃的主辦權,意味亞少盃出線到世少盃的名額同樣地又會少一個。作為教練,再次面對嚴峻的考驗,只好以正面的心態面對,作最好的準備,但疫情之下,種種因素又有誰可控制呢?

無力感是每位教練都會經歷過的感覺,因為無論做多少的準備工夫,畢竟正式比賽時我們卻只能站於技術指導區,踢的是一班球員。近日國際賽期,歐國聯不僅帶來傷兵,更帶來為數眾不少的COVID-19確診者,有些球員是在賽前驗到,但有些卻是比賽後才確診,最可怕的是如克羅地亞的杜馬高維達,在比賽中途確診並換走。筆者理解在新常態之下波要照踢,可是若從主帥角度出發,這一切都對球員造成很大傷害,原本舟車勞頓及頻密比賽已大增受傷風險,現時在病毒的威脅下心理壓力不少,每隊不斷遊走各地比賽,更大增感染或散播的機會。球員正是教練的武器及球會的資產,如紅軍領隊高普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傷病問題,後防線更全告倦勤,難怪摩連奴等主帥大呻無奈。新常態下的足球,實在非常苛刻,寄望各位教練和球員可以盡快過渡。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

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