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歐元在10月成為全球支付使用量最多的貨幣,是自2013年2月以來首次取代美元。綜合分析員指出,美元今年持續貶值間接令國際貿易的美元使用量下跌,加上市場因應肺炎疫苗將面世而部署非美元資產,以及美國擴大制裁對象,都促使其使用量下降,建議投資者可將部份港元兌換成多種非美元的主要貨幣,分散幣值風險。
在SWIFT報告中指,歐元在10月份的使用量達37.82%,較去年底增加逾6個百分點,反而美元同期下跌約4.6個百分點至37.64%,以致兩種貨幣互換冠亞位置。之後的排名按順序是英鎊、日圓和加元,第六位則是人民幣,佔比為1.66%,屬今年4月以來低位。
有報道分析指,肺炎疫情導致美國旅遊停滯及經濟衰退,加上美國內部存在政治紛爭,導致美元的國際使用量減少。
與此同時,自美國聯儲局3月宣佈無限量化寬鬆措施後,美元指數從高位近103水平持續貶值,目前約92.6,累跌逾一成,而港元與美元掛鈎,購買力理論上同樣下挫。另一邊廂,資金流正朝向新興市場,摩通投資部門全球市場策略師Gabriela Santos接受彭博訪問時指,肺炎疫苗的利好消息,以及拜登或帶領美國回歸更為傳統的外交政策,會為新興市場提供額外支持。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也認為,歐洲傳統產業及新興市場的資產相對美元資產遭低估,近月肺炎疫苗的研發有顯著進展,市場開始憧憬非美國家的經濟可見強勁復蘇,開始把部份美元資產換成非美元資產,包括歐洲和新興市場的地產、銀行和能源業等。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出,在現時政治氛圍下,部份機構憂慮自己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美國制裁的目標,屆時手持的美元資產或無法套現或轉移,自然會在進行國際貿易時,轉用歐元等貨幣進行結算,甚至沽出手上的美元資產。
他相信,美元明年有機會再跌7%,美元指數或低見83水平,港元的跌幅可能更甚,有機會轉跌至兌美元的弱方保證,若有港元閒置,可把部份平均分佈至歐元、澳元、加元和人民幣,因環球經濟反彈時,這四種貨幣兌美元或能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