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沈默的香港人!我們不再相信:我們可以改變世界。香港人變得沈默冷漠,傻人才會以為,這個香港還有希望。」
如果說,如果聽到有人如此演說、有人發如此文宣、有人如此廣傳,會如何反應?像我這樣的傻人,先則不甘,繼而慣性拍桌子。
即使每天都有荒謬難以形容的事情發生,巨人正在全方位進擊,我仍然相信,香港死了,死寂如沙漠,香港人的精神力量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傻了嗎?沒有啊。傻傻的我,就是那拍桌子的力道太大,痛了一陣子。
不痛不通,痛則通。首先聲明,那是朋友發給我的截圖,截掉了頭尾;第二,那是豎排的,正常閱讀習慣,是從左而右;第三,原文沒有我自行加上的標點符號。後來揭盅,原圖來自撐中大DefendCUHK的臉書,問所有人:「由左至右,抑或由右讀至左,香港人點揀?」對,怎麼讀,還有揀選權。
標點符號決定了語氣和態度,從右至左意思就顛倒過來,就革了傳統的命:「這個香港還有希望!傻人才會以為,香港人變得沈默冷漠。我們可以改變世界,我們不再相信:我們是沈默的香港人。」
中大人還有無數人的創意,一直都在。創意也是抵抗強權的不死「小強」。本「小強」也幫幫忙「超譯」這幅迴文體的意義吧。
我常說,人類最壞的習慣就是習慣。習慣豎排就從右讀到左,自己這次就是被習慣扳倒、誤導,被從右至左的規矩洗腦。
所以一:改變世界,就由自身做起,想像做一些不習慣的事,可讓我們反權威的頭腦保持清醒。
當初豎排的閱讀方向是誰說的?沒有,是長期沈澱下來的習慣,就成了文化,無所謂錯對。橫匾看起來是橫排,傳統也是從右至左。看見「天下為公」直覺看成「公為下天」的不在少數。假如這是只有一句的現代詩,理解為「所謂公乃為從上而下的天子」,就更符合現況了。現代有些橫匾,其實也有出現從左至右書寫的,當然更有國學權威會批評「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所以二:人心俱古,才導致世風日下。左右無定向去想去做,未必就變喪心病狂失調症。讀這po文,以至看任何文章,下意識都以結論先行,不排除有人眼睛瞥到「我們是沈默的香港人」與「這個香港還有希望」兩個結論,立刻在腦袋裏靠邊站。看網路文章,亦復如是。理據比結論更重要啊。
三:當權者當然希望我們按傳統規矩,從右而左,所以別像我這傻人,衝動經常蓋過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