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點同情Olivia Colman。去年,憑《爭寵》(The Favourite)成為奧斯卡影后,即出《王冠》(The Crown)第三季,接手身價百倍的Claire Foy個角色,再演女皇。無奈,Claire Foy的少女版,英女皇是主角;Olivia Colman的中女版,是《真情》的善姨。第三季的焦點,在菲臘親王、瑪嘉烈公主和查理斯王子。來到第四季,加埋戴卓爾夫人,加埋戴安娜王妃,九千幾個薛家燕,未睇,已猜到Olivia Colman又是負責聽聽心事,洗洗碗煮個麵。果然,海報上三頭馬車並列,實際上英女皇接近可有可無,要不是跟戴卓爾夫人還有少少針鋒相對與惺惺相惜,分分鐘連善姨也做不成,要做容姨。第五季第六季,老年版,改由Imelda Staunton擔任,即是《哈利波特》系列入面專着粉紅色的恩不里居教授。Olivia Colman想平反,也沒有機會。
論搶鏡,造型、聲線、身體語言也突出的戴卓爾夫人,先天佔優。即使Meryl Streep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The Iron Lady)珠玉在前,但Gillian Anderson沒有被比下去。不要再用《X檔案》(The X-Files)郭探員來形容她了。不過,正如劇集經常提及,戴安娜一出,整個皇室上上下下的光芒也被即時搶走,《王冠》第四季,最好看的,還是戴安娜與查理斯的婚姻故事。
看一個童話的背後原來是一場悲劇,雖然殘忍,至少八八卦卦夠惹味,有趣過失業數字、主權紛爭、黨友背叛……那些你日日也被迫觸及的話題。尤其,《王冠》第一季至第三季,佐治六世、邱吉爾,還可以視作疏離的歷史;到第四季,去到成長期的新聞報道。一想到劇集可以拍但沒有拍出來的,例如戴卓爾夫人見完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跌低、戴卓爾夫人跟趙紫陽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戴卓爾夫人一錘定音宣佈香港人無居英權。嗯,都係睇返Emma Corrin扮戴妃似唔似,開心一點。
一張白紙,總順眼過2013年《戴安娜》(Diana)的Naomi Watts。一如慣例,有戴安娜出現,英國皇室必定即時割席。看英國媒體,話查理斯不滿自己被抹黑,堅決拒絕觀看劇集諸如此類。睇吓先啦,扮演查理斯的演員Josh O’Connor,比查理斯真人靚仔九倍,似美白多過抹黑。看情節發展,也算留手。我在少不更事時接受的教育是:查理斯見到16歲戴安娜勁靚女,狂追,一追到手,便求婚,之後世紀婚禮,之後生兩個仔,之後一直偷食,唔知點解情願要個唔靚的卡米拉都唔愛萬人迷,搞到戴安娜有精神病,被迫偷食,千辛萬苦離到婚,被狗仔隊跟蹤,不幸撞車身亡,留低不知是否英國皇室下令暗殺的千古謎團。
好了,在《王冠》,算為查理斯解解畫。首先,係戴安娜似《家有囍事》陳淑蘭金絲雀上身,垂涎查理斯美色與地位,主動出擊。查理斯以一試無妨的心情,帶戴安娜見家長,意外地獲得一致讚好,才半被迫娶了個陌生人。婚後,他不是沒有試過專一對待妻子,只不過一個愛鄉村,一個愛城市,一個需要大局為重的成熟姐姐,一個卻是把湊仔看得大過公務的任性媽媽,天生不配。致命傷是查理斯最需要被注視被讚賞被愛護,像你我擁有facebook戶口的現代人,戴安娜卻是甚麼也不用做已經是人民偶像。有幾多人類可以沒有妒忌心?查理斯選擇卡米拉,也屬人之常情。
你說查理斯之後像他的細佬安德魯,會捲入愛潑斯坦性侵事件,或者還離不開賤男污名。查理斯在重重壓力下,還是排除萬難跟卡米拉結婚,關係至今不變,就幾乎像楊過再生了。看完第四季,查理斯的罪名,不在薄倖,在缺乏承擔:戴安娜走去對質,他說婚姻失敗的責任全在家人身上,要怪,最好怪安排婚事的奶奶;到英女皇怪責下來,問查理斯究竟想唔想做皇帝,想做就唔該死忍爛忍點都唔可以離婚,他又沒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決心。本來,世事可以好完美:生仔,找DNA最優秀的戴安娜;談心,找靈魂伴侶卡米拉。只要查理斯肯放棄皇位。可惜,你看瑪嘉烈到老也放不開那份被遺棄的不安感,你看安德魯對大哥身處第一順位的不屑,愛德華八世畢竟是絕無僅有的奇人。
再拍《王冠》下去,戴安娜將會由《天能》(Tenet)高妹Elizabeth Debicki接棒,預料不能避免拍到1997年車禍。早在2006年,電影《英女皇》(The Queen),編劇Peter Morgan已經處理過最敏感的題目。在《王冠》,他將會來多一次。我反而更期待他可會寫到哈里王子為了梅根辭去皇室職務的一段。作為一個等了差不多七十年也未能圓夢的王儲,作為一個曾經被全球咒罵的男人,作為老竇,望着自己的二仔我行我素,即將跟《王冠》的老闆Netflix合作,擺明車馬跟整個家族對着幹,自己一把年紀還要扮演乖乖仔。究竟,應該憤怒,還是應該羨慕?
點解阿媽要生得我咁早喎……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