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近來生活改善,道德提高,許多愛鄰如己,拾金不昧等,時常見於報章,這是很好的事。但是有些微末的事情,卻一時還改不過來,如隨地吐痰就是其一。這其實是很難怪的,因為意識的行為容易控制得住,若是出於非意識的行動,有的已成生理的常習,如吐痰或唾沫及隨口罵『他媽的』,都是。」
看了這段文字,你或許會以為哪個作家今天又在批評中國人了。其實這篇文章是周作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寫的。那時候,他覺得中國人的大毛病都改了,就是隨地吐痰這件事積重難返,如果中國人把隨地吐痰這陋習改掉了,民族質素一定大躍進了。這位在日本學會了衞生的知堂老人,一定想不到中國人到今天還沒改掉隨地吐痰的這樣「非意識行動」,並且還有更多隨地的「非意識行動」添加,至於「他媽的」,今天已進化到了「草泥馬」,月新日異,更上層樓。如果他能活到今天,如果他還寫散文的話,筆下話題,想必多得寫不過來了。
周作人當年寫這篇稿的時候,剛從上海提籃監獄出來不久,受香港大公報羅孚所邀,開筆寫《知堂回想錄》,一部書二百多章,三十八萬字,手稿五百六十二頁,全部用毛筆寫成。如今這部手稿今年十二月會拿出來拍賣。這日網上見到,得睹知堂老人筆跡之餘,也看到他勸中國人不要隨地吐痰的一番心意,十分天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