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彭博論壇中說,自己認識拜登已有很多年,他是個多邊主義者,也是個團結者。保爾森比較特朗普及拜登兩人對華的基本差別,指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高舉「對等性」(Reciprocity)理念,成為對華戰略基石;保爾森認為如拜登上台,放棄一刀切,應有針對性地在雙方競爭關係中實現「對等」目標。這表示要選擇一些領域,希望逼中共給予對等政策,例如當TikTok、Alipay可以在美國做生意,為何Twitter、YouTube不能落戶中國。
另一邊,拜登在特拉華州就經濟政策發表講話:「美國須與其他民主國家保持一致,以便制訂規則,而不讓中國和其他國家決定結果。」不過,他又說,不會奉行懲罰性的貿易政策,取而代之,他會令美國工人更具競爭力,並確保勞工和環保領袖參與美方達成的任何貿易協議。如果要像保爾森提議有針對性逼中共開放市場,必須有強硬手段作後盾,但拜登未上場已表示會取消懲罰性措施,那就會重回奧巴馬那條死路,以TPP自由貿易聯盟方式在經濟層面來圍堵中共,沒有硬一手而單靠多邊主義貿易,有可能實現目標嗎?
莫非大家都在假設中共甚麼都不做,任由美國左度右度搞出一套針對性措施來對付自己?同一時間中共加快步伐成立了「以我為主」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由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澳、紐五國組成,經八年談判簽訂的RCEP,涵蓋世界最大貿易協定經濟規模,佔全球GDP三成,廢除了區域內九成關稅。除了印度談不攏及台灣被刻意排拒之外,美國在亞洲的盟友,都參加了這個中共自貿體。
美國除了懲罰性關稅外,另一手硬是組織印太「小北約」,以軍事聯盟方式圍堵。日本與澳洲剛達成軍事合作協議,容許雙方軍隊到對方國境進行聯合軍演時可攜帶武器入境。這是日本自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之後,第一次簽署同類型軍事協議。由澳、日、美、印組成的軍事聯盟,目的是針對中共威脅,確保東海、南海的航道安全,這是過去兩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背後推動的成果。問題是拜登及民主黨人高舉的多邊主義集體安全那一套,會否輕視區域性軍事聯盟的重要性,而虛耗光陰在擺平多邊談判分歧之中。
中美角力,美國輸蝕在專注力,習近平是以未來15年的時間去作戰略規劃,背後有黨絕對領導,用舉國體制分階段實施,他比蘇共領導布里茲涅夫「聰明」得多,中共沒有隔絕於西方,像蘇共一樣躲在自己友圈子中稱王稱霸,中共反過來搶了美國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旗幟,無論在RCEP及巴黎氣候協定中,均高姿態宣示自己的「承擔」。當王毅、王岐山及習近平都在大力宣揚多邊主義時,我們就知道這遊戲的優勢已掌握在中共手上,究竟拜登是否真的睡了還未醒!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