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持續影響各行各業,新盤卻出現搶購景象,並拋離二手價開售。據代理行數據,目前全港二手放盤量多達2.6萬個,創歷史新高。分析指近期多了人賣樓,相信移民賣樓只佔少數,反而是經濟轉差,很多做生意的人周轉不靈,打工仔失業,走上賣樓救亡之路,甚至蝕讓。
最高危是早幾年以高溢價購入的單幢盤及迷你戶,各區已爆發蝕讓潮,成交價一浪低於一浪。恒地(012)旗下灣仔尚匯,有買家2011年斥1,035萬元購入一個面積368方呎一房低層戶,一年前已放盤求平手離場,開價1,050萬元;豈料這類市區貴價迷你戶,發展商食盡溢價,即使過去9年香港樓價大升80%,業主亦難再高價轉售,最終低至880萬元才有買家肯接貨,樓價9年貶值一成半,連使費實蝕約200萬元或兩成。其樓下一個單位,今年8月成交價仍要950萬元,現賣出的單位較其高4層,樓價反賣平70萬元或7%。
恒地的佐敦單幢盤本木昨開價,最貴呎價2.8萬元,媲美九龍站豪宅水平。 反觀區內3個主打劏房戶的單幢盤,分別是AVA 62、匯萃及珀.軒,2013至2015年期間開售,業主賣樓蝕多過賺。單計AVA 62今年6宗二手成交,4宗蝕讓。匯萃面積220方呎單位,業主5年前買入價599萬元,上月以478萬元賣出,蝕足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