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定期到不同的山徑觀察僭建情況,Vivien最深刻的,卻是馬鞍山郊遊徑進入吊手岩一段,「係難度高的路線,應該有經驗先好去行,但入口呢個位開闊咗,令人有錯覺,覺得唔難,就行咗上去」。
往吊手岩的入口,豎着告示牌,勸喻行山人士不要前往,但上山之路,由從前的手腳並用變成了泥級,看似不難,讓人產生錯覺。把入口修好,也許是好心之事,卻令人誤判吊手岩的難度。
往上走了大約20分鐘,這段本來只有半米闊的小徑,兩邊長滿雜草,現已被擴闊,雖然沒有五桂山嚴重,沒有塑膠或鐵片,有人卻把泥土砌成波浪形。
Vivien指出,這樣令山徑更難行,而且令水土更易流失,最終形成沖坑,更難修復。「破壞咗表面土壤,好難回復天然狀態,想再種植物都種唔到」。
採訪當天,有山客沿此路上山,Vivien說入口這段被改裝的路,大約20分鐘路程,往後的路就沒有經過人為改動,需要手腳並用,有時還要用繩索往上攀,難度倍增,也許會讓人因為入口容易,而誤以為吊手岩並非想像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