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紫光集團及華晨集團早前同日出現債務違約,再次令中國信貸市場動盪不安。大行摩通研究報告預計,國企違約將會增加,但相信中央將循序漸進解決國企債務問題,並防止金融體系面臨風險。
清華紫光集團表示, 因公司流動資金緊張,規模13億元人民幣(1.97億美元)、票息5.6%的私募債不能於周一按期足額償付。早前這隻債券的續期方案據悉未獲得持有人會議通過。當日,華晨汽車集團也發表公告稱,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人民幣。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國務院已作出指示,要求相關部門評估信用市場的風險情況,確保金融市場穩定,不會出現跨市場或系統性金融風險。高層要求如有需要,應採取相關措施,但這並不意味着政府一定需要救助任何企業。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監管機構對包括紫光在內的公司高層就近期情況進行了查詢。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指出,一項對債券發行人財務數據的分析表明,未償付債務的風險比目前的違約率更大;報告還指出,近期有國企在違約前將資產從負債表中轉出,加大了對企業治理的擔憂,但相信中央政府會循序漸進地解決國企債務問題,而不是採取「休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