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周同學「存疑」- 陳也

不能讓周同學「存疑」- 陳也

陳彥霖死因最後判決「存疑」,問號,沒有為15歲女孩短暫人生疏理到一個合理說法。周梓樂不一樣,「遇害」的尚德停車場,雖然已經翻新,抹走血痕,擦除悼念語句,可是每個月一到八號,差佬永遠如臨大敵,在停車場外呼呼喝喝驅趕,心中有鬼,無從抵賴。

停車場不是停屍間,一年過去,死因庭沒有天眼,僅靠3D模擬當時場景,能找出一個合理解釋嗎?比陳彥霖案更沮喪,在於周梓樂死亡的疑點更多,更難爬梳,絕對不可能由大人說「他想自殺」或者所謂的心理專家(忽然冒出來,由頭到尾完全冇見過陳彥霖,竟然可以做結案陳詞分析)跳出來打包票,擔保是死者「有病」唔關差佬事。一次咁,兩次又係咁,有可能破解全城疑惑麼?周同學墜下死亡,陰鬱情緒直接掀動理大中大保衛戰,年輕人思忖,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了,必須拼命反擊。尚德那一夜,改變了香港許許多多人的心理結構,是繼721元朗黑夜之後,最難癒合的創傷。一年後的死因聆訊,令人戰慄,好驚結論又試步721後塵,被指黑為白、受害人慘變加害者;一位優秀年青人頭骨重創離世,卻被指與防暴武警「勢均力敵」!「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