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苑後的山徑都是重災區,其中筲箕灣耀東邨東駿苑旁的一條小山徑,就經歷了僭建、衝突、拆除、再僭建、再拆除的一陣串戲碼。「好佩服啲行山人士,拆幾多次,都可以喺凌晨上嚟再整過。」東駿苑法團秘書陳展浚說。
早上8時做訪問,已有很多晨運人士下山,剛巧遇到一隻大野豬在山坡上覓食,他們有些快步從牠身邊走過,有些駐足拍照,更有中年人被野豬嚇了一跳,差點兒失足跌落斜坡,險象環生。
此處本是一個泥坡,近年卻有街坊和登山人士從這條路經將軍石上柏架山,陳展浚解釋不少網頁教人從此路上山,但這個斜坡本屬屋苑範圍,由屋苑管理,行山人士卻擅自掘路,甚至以水泥僭建山徑。
法團早前收到地政總署警告後,便立即移除僭建物,但行山人士的意志實在太強,「佢哋用車運啲石過嚟,落鐵架同泥重新整返條路」,表面上是對登山的堅持,其實暗藏政治角力,曾經有屋苑保安阻止他們僭建山徑,卻釀成衝突,最終要報警處理。
為了行山,可以去到幾盡?同樣是上將軍石,周邊就有不同的路徑上山,為何非要此處上山不可?陳展浚解釋,有人刻意製造矛盾,「民建聯嘅社區幹事親自帶人行,佢哋啲義工又鬧我哋,話我哋唔畀人行山」。
他說幾個月前,就有一名長者在此發生意外,「一位年紀大的伯伯,揸住兩支行山杖,喺度滑倒」,因為僭建物被拆卸後,只剩泥坡,若堅持行經此處,鬆了的泥土很容易造成意外。有些人卻批評是「黃絲法團」不讓人行山,他卻認為法團只是維持管理責任,不想因為有人受傷,而令小業主負擔法律責任。
2016年,有人在斜坡僭建石梯和加了繩索,法團收到通知才知悉此處由他們管理,花了差不多40萬還原山坡。怎料拆卸不久,就有人在旁僭建另一條山徑,法團試過以封條圍封,卻又遭人破壞。他說可以做的都已盡力做,但法團跟行山人士的角力,至今依然未解決。
圍封後,封條被毀,然後再封;移除僭建山徑,即時又再重建,周而復始,幾年下來,沒完沒了。保安在巡查時,發現有人於此掘路,並嘗試阻止,卻遭人推倒和按在地上毆打,「呢區好多退休警,你叫唔聽㗎,下下訴諸暴力,叫佢唔好行,一巴掌打過嚟,好暴躁」。
他自己亦曾於凌晨時分碰到有人掘石頭,大喝一聲後該人士速逃,他便一直追截,「朝拆晚建」拉鋸了一段時間,近月才稍為放緩。屋苑後山圍着鐵絲網,亦曾遭行山人士剪開,他覺得政府把斜坡撥入私人屋苑範圍,要屋苑自行管理,變相是把責任和壓力放在小業主身上。
一個僭建的山坡、一條僭建的山徑,變成政治角力,行山本是美事,卻成了持不同政見人士互相攻擊的手段。此徑並非唯一上山之路,為何偏要捨易取難,到底是方便,抑或是私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