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智信)全面收購華為旗下榮耀(Honor),華為解釋做法是協助榮耀避開美國制裁,宣佈此後沒有任何榮耀股份,亦不參與任何決策。但華為不少高層在交易後隨即轉到榮耀擔任領導層,榮耀的「華為味」仍然甚濃。內媒形容今次是華為「壯士斷臂」,但外界相信兩間公司仍緊密合作。
華為及智信沒有公佈交易金額,外界有傳是1,000 億人民幣(下同,約1,178億港元)。華為在今次交易後發聲明,華為將不佔榮耀任何股份,不參與任何決策。華為解釋:「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才決定出售榮耀。
今次有30多間榮耀代理商、經銷商聯合發起了本次收購,華為形容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中通社形容華為是「壯士斷臂」。
據內地企業查冊,智信於2020年9月27日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1.1億港元)。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深圳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持股98.6%,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持股1.4%,基金的出資正是30多間榮耀代理商。榮耀搖身一變成為了國企,再次體現「國進民退」。
華為一直被美國指有軍方背景,今次出售榮耀給國企,華為雖說不佔股份不參與決定,但榮耀本身的員工就是來自華為,華為在今次交易後,不少本身在華為擔任高層的人士「跳槽」到榮耀任職。榮耀董事長萬飈,來自華為消費者業務營運總監;榮耀總裁趙明將會留任;榮耀產品線總裁方飛,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線前副總裁;榮耀零售管理總裁楊健,是華為消費業務中國區零售管理部前部長。除了萬飈過來時帶了很多二級幹部外,至少有6,000以上華為供應鏈員工加入了榮耀,全公司估計有8,000人。
華為與榮耀兩間公司名義上獨立,但未來將有大量合作。據內地《證券時報》引述榮耀人士稱,榮耀明年目標是翻兩倍:「榮耀要和華為切割開並不容易,預計華為的軟硬研發也會劃很多過來,不然榮耀只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品牌,缺少技術。」
外界關注榮耀獨立能否避開制裁。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分析師Paul Triolo說:「我不相信榮耀會被美國貿易黑名單,尤其未來可能是拜登上場,拜登似乎在意出口管制,多於打擊華為。」
英媒《金融時報》引述深圳官員稱,他們擔心美國不喜歡榮耀落入另一間新成立的國企手中,加以追殺,他相信榮耀未來或會上市,並增加透明度。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引渡案周一再度開庭聆訊,高級警長Ben Chang徵詢律師意見後拒絕出庭,他是當天負責將孟的電子裝置資料傳給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孟的律師分析,拒絕作供是「令人關注的問題」,「後果可大可小」。
《蘋果》記者/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