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佈加碼制裁之日「忽然富貴」轉按三個月 PK鄧清還中銀按揭

美宣佈加碼制裁之日「忽然富貴」
轉按三個月 PK鄧清還中銀按揭

【查冊揭露】

【本報訊】美國近月先後兩次公佈制裁15名中港高官,國務院同時向金融機構警告,勿與受制裁者交易,否則或面對嚴厲制裁,在美機構固然需要留意,但消息指,即使中資機構亦擔心海外業務受影響,或會取消敏感官員業務來往。制裁名單榜上有名的警務處長鄧炳強,早於今年8月制裁前,將港島薄扶林置富花園單位按揭由滙豐銀行轉至中銀香港,但三個月後,至上周二突全數還清按揭。警務處昨回覆本報查詢指,有關事宜屬處長私人事務,與工作無關。

薄扶林置富花園富華苑10座中層單位,上周二解除一項按揭,並在翌日交付土地註冊處。直至昨日,該文件狀態為「等待註冊」,暫未能取閱,故未能得知文件詳情,但該單位按揭紀錄顯示只有今年8月註冊的中銀香港按揭仍未清還,故相信該單位上周二解除的正是於中銀香港承造僅三個月的按揭。

警務處長鄧炳強

中資行曾商停與被懲者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解除此按揭正值11月10日,即美國宣佈新一輪制裁中港高官之日,名單包括: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美國指他們壓制香港特區的不同政見人士,故提出制裁。

鄧炳強2017年3月以625萬元購入置富花園單位,實用面積約439平方呎;同年5月由滙豐銀行承按,至今年8月4日還清,同日轉由中銀香港承造「無限額或不定額」按揭,未有顯示實際貸款額度。三日後,美國宣佈制裁包括鄧炳強、特首林鄭月娥等11名高官。至上月,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交首份《香港自治法》報告,提出制裁理由,亦警告國際金融機構勿與受制裁人士交易,否則或面對嚴厲制裁。

在美國制裁下,在美註冊的金融機構若向被制裁官員提供服務,或違反制裁規定。消息人士透露,中資機構亦因擔心在美業務受影響,為此曾討論應否終止與相關官員業務往來。

前銀行法規部調查主任、香港銀行學會反洗錢專業人員盧俊宇指,轉按通常是為減少利息支出,馬上贖回需罰息,故今次中銀要求他贖身的機會較大,鄧炳強主動贖回機會較微。

■鄧炳強2017年以625萬元購入薄扶林置富花園單位,三個月前才轉按至中銀香港。王子俊攝

專家質疑:有錢一早還晒啦

盧提出疑問是錢從何來,「如果佢有錢一早就還晒啦,唔使再轉按」。另一問題是若中資亦拒絕為鄧炳強甚至其他被制裁官員開戶,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財務、收取政府的工資,「理論上崑崙銀行(在伊朗被制裁下仍可與其做生意的銀行之一)同美國無往來,咁鄧炳強都可以喺崑崙銀行存款、提款。不過強積金一定要香港其他銀行做,咁佢點滿足強積金條例呢?」

鄧炳強曾形容美國制裁「微不足道」,本報昨向警務處查詢,警察公共關係科回覆指有關事宜屬處長私人事務,與工作無關。

現時其他被制裁官員中,不少都持有物業,其中律政司長鄭若驊、其以公司持有的屯門海詩別墅及沙田駿景園單位,於今年9月初清還所有銀行貸款,至今未有新按揭紀錄。警務處副處長(國家安全)劉賜蕙及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分別持西半山嘉富臺及藍田麗港城物業,前者曾由中銀香港批出按揭,其後轉按至花旗銀行及創興銀行,貸款至今未還清。後者亦曾獲中銀香港批出貸款,亦仍未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