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疫情衝擊,環球經濟轉疲弱,銀行及財務公司因應信貸人的信貸評級,提供的年利率差幅分別高達10.7%和28%。
環聯調查發現,若消費者信貸評級下跌,信貸利率上升,而不同信貸評級的實際年利率最高可相差達28%,顯示信貸評級或對消費者的還款負擔有較大影響。銀行與財務機構一般根據環聯的消費者信貸數據,對消費者進行信貸評級,從而釐定實際年利率。
一般而言,信貸記錄良好的消費者,可以在申請貸款時獲更佳實際年利率,意味以更低成本獲得所需資金,對消費者個人財務管理有重要影響,影響個人財務規劃;如按揭貸款買樓,或私人貸款獲得流動資金等。
實際年利率是指申請信用卡貸款或按揭的基本利率加上其他費用而成的參考利率,實際年利率越低,相對貸款息口也越低;相同金額借款,需付出的利息或因不同利率相距甚大。
環聯運用3月份數據,分別估算不同信貸級別的消費者,從銀行或財務公司借貸而可能需負擔的利率中位數;數據顯示,較低評級消費者的實際年利率中位數,較最高評級消費者所需負擔的實際年利率中位數高10.7%至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