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緣重要嗎?- 鄧達智

有血緣重要嗎?- 鄧達智

對日本人處理得特別出彩的懸疑電影興趣不算高,心儀還是《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細雪》、《Tampopo》、《Flowers花戀物語》、《東京鐵塔》、《日日是好日》……等等心動、輕柔;日子啊,已經重疊着喜怒哀樂,一個人獨自看電影首重舒懷,無論劇情讓你哭還是笑,圖謀結果:從電影院出來,所有現世還是勾幻的情緒通通拋諸腦後。

忘記什麼時候購入的影碟,《At Home》,竹野內豐領銜主演 2015年作品。戲始,入屋做世界的劫匪竹野內豐驚現浴室內竟有狗鏈鎖着的兒童,屎、尿、還有未吃完的方包跟明顯多日積累的烏煙瘴氣並臭氣熏天,就是黑白影像都深切感受。

光碟買回來初看,甫開場,見懸疑場面,立馬stop停止看下去。這次重看,是竹野內豐眼神撩起看個究竟?還是小童無助間神情卻充滿自責、內疚?兒童何罪?身陷浴室囹圄卻未敢哭喊,空洞雙目了無點淚;今天的公主少爺還有這點無奈嗎?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總有或多或少的內疚、自責經驗;功課不佳、家務勞動未盡力、從母親枕頭底偷去買漫畫還是零食一元幾毛卻誤判弟弟所為頂替了體罰、父母恩怨情仇我們無力無助……一一擔戴,扛上肩膀!

害怕虐兒情節,某程度上避免自揭瘡疤撒鹽。上一代怎會知道子女曾經在體罰中、在他們不經意的咒罵或言行舉止上留下烙印?

數年前,可能看了三分鐘,即停止,將影碟束之高閣。這番無意搜出,只為進行斷、捨、離行動,對近萬計書籍雜誌、影音光碟進行篩選大清洗,挑出遺珠。

Google上Fact Check,原來的中文名《盜愛之家》;盜愛似乎剛好電影劇本原意的相反,沈醉劇情兩小時,直覺片名應為補愛、復愛、自選愛、無血緣愛、重拾碎片愛、破碎的心愛……之家!

故事去到三分二,「長」子問印刷師傅他親手製作的偽鈔可夠真實、能否瞞天過海?師傅這樣回答:真不真其實並不重要,重要在於應用於自然與否!

這家人並無血緣關係,卻帶着身、心遍體鱗傷薈萃以愛成家,愛心悠然自在,比有血緣卻相互勾心鬥角不少家庭更自然,更感動。

電郵:[email protected]